
贞筠抽箭 (@贞筠抽箭)
71
声望
1361
帖子
50
资料浏览
7
粉丝
1
关注
贞筠抽箭 发布的帖子
-
-
昆山长江路,是昆山经济开发区的代表性的地点之一。昆山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84年,全由昆山自筹资金,这对当时经济还不算发达的昆山来讲,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如今,昆山长江路高楼林立,已与粮券上的景象大不相同。昆山的经济多年都是我国各县(县级市)之首,粮券场景的变迁,正是“昆山之路”的最好的样本体现。
粮油票
1、1987年昆山县购粮券 5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感谢苏州李明藏友提供相关资料。因为昆山87年这套票,采用了素描的画法,再加上近30年来的变迁,所以有至少一半的图并不好判断具体地点。所幸,李明藏友以前间接联系到了此票的设计者,搞清了每一张票所描绘的地点,为粮票收藏做出了贡献。
-
昆山化肥厂,原来位于玉山镇朝阳路靠近青阳港边上,是当时昆山县内不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的化肥供不应求,效益非常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化肥厂周边建满了住宅和商业楼,化肥厂排出的废气也影响了周边的环境。2015年,工厂整理搬迁至了张浦镇。
粮油票:
1、1987年昆山县购粮券 2.5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感谢苏州李明藏友提供相关资料。因为昆山87年这套票,采用了素描的画法,再加上近30年来的变迁,所以有至少一半的图并不好判断具体地点。所幸,李明藏友以前间接联系到了此票的设计者,搞清了每一张票所描绘的地点,为粮票收藏做出了贡献。
-
正阳桥位于人民路,横跨娄江,这一带当时就是昆山的闹市中心,是昆山的门面。1923年,就修了一座老正阳桥,1977年,娄江拓宽以后,昆山县水利工程队设计承建了新的正阳桥,这座桥为宽12米,其中车行道7米,两边的人行道各2.5米,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昆山的交通。
1977年以前老的正阳桥
新的正阳桥
粮油票
1、1987年昆山县购粮券 0.5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浏河节制闸,也叫浏河船闸、浏河闸,位于太仓东北部浏河镇南,浏河入长江口不远处,1959年建,长96.4米,19孔,上为公路桥。1972年大修时增建洧力塘、鱼道和潮汐电站。浏河节制闸是苏南长江沿岸较大的节制闸。
粮油票:
1、1981年太仓县油票 1斤
2、1986年太仓县油票 10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太仓东部浏河镇,明代叫刘家港,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主要的起锚地和收锚地。
浏河天妃宫,位于浏河镇滨河街。天妃宫又叫妈祖庙,妈祖信仰在中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广为盛行。古代船员出海前都要前来参拜祈福,郑和船队也是如此,据记载,郑和在从浏河起锚下西洋之前,多次来浏河天妃宫祈福,并留有《通番事迹碑》一块。
浏河天妃宫作为古迹能够出现在太仓县油票上,除了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外,可能与80年代之前,这里是粮食部门的仓库也有一定关系。粮油票
1、1986年太仓县油票 25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南通节制闸位于南通外环西路,通吕运河之上,据长江约2公里,主要功能是防洪挡潮、引水灌溉和排涝。南通节制闸兴建于1959年,1960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共23孔,孔宽4米。是当时南通的地标之一。据消息,南通节制闸将在不久之后拆除重建。
粮油票:
1、1973年南通市购粮券 5斤、10斤、20斤、30斤
注:20斤、30斤有单章、双章两种版
2、1982年南通市购粮券 5斤
3、1987年南通市购粮券(市区) 5公斤、10公斤、20公斤
4、1989年南通市购粮券 50克、100克、250克、500克、1公斤、2公斤
5、1992年南通市购粮券(市区) 50克、100克、250克、500克、1公斤、2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位于海安市长江中路68号。
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取得歼敌53000余人的胜利,这就是苏中七战七捷。
苏中七战七捷,书写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篇章,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彰显了苏中军民伟大力量,表现了粟裕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苏中七战七捷永载史册。
1986年,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按中央指示,应人民心愿,在苏中战役指挥部所在地海安兴建了纪念设施。
纪念碑身是古铜色花岗岩砌成的一把刺刀,高27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刺刀”。粮油票
1、1992年海安镇购粮券 15公斤
注:季度票,目前仅见2、3季度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动工,至1977年3月,第四抽水站竣工,工程前后历时16年。具体如下:
1963年4月,第一抽水机站建成。
1964年8月,第二抽水机站建成。
1966年12月,第三抽水机站建成。
1977年3月,第四抽水机站建成。
工程建成以来,已累计抽引江水1000多亿立方米,排洪6750多亿立方米,为苏北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江都一站江都二站
江都三站江都四站
粮油票:
1、1965年江都县定额购粮券 1斤、5斤、10斤
注:每种面额都有2种,另外有加印县城和不加印的,但是情况不太明确 【二站】
2、1970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1两、2两、1斤、10斤、20斤
注:【三站】
3、1970年滨海县定额购粮券 1斤、5斤、10斤、20斤
注:【三站】
4、1971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1两、2两
注:【三站】
5、1971年江都县购粮券 1两、2两
注:【二站】
6、1972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20斤
注:【三站】
7、1972年江都县定额购粮券 1斤、5斤、10斤、50斤
注:有正面印章、反面印章、加印油田专用三种版 【二站】
8、1972年仪征县定额购粮券 1斤、5斤、10斤、20斤
注:有两种版 ,【三站】
9、1974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1斤
注:【三站】
10、1975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1斤、5斤、10斤、20斤
注:【三站】
11、1979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1斤、5斤、10斤、20斤
注:【三站】
12、1982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1斤、5斤
注:【三站】
13、1985年扬州市定额购粮券 1斤、10斤、20斤
注:【三站】
14、1990年江都县城镇购粮券 500克、1、2、5、10公斤
注:有加印县城、不加印两种版【三站】
15、1990年江都县城镇购油券 250克、500克
注:有加印县城、不加印两种版 【一站】(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淮安大运河桥,位于今淮安市淮海路,横跨里运河,也被称为运河大桥。
此桥于1959年6月动工,1960年6月完工。它曾是淮安第一座大型桥梁,也是全国第二座新型钢筋桥梁。主跨为54.8米,桥面有效宽度为7米,双向车道。1997年,为了缓解运河大桥交通压力,让市民途径方便、快捷。淮安市交通部门对老桥进行了拓宽改造。
因为老的大桥严重制约了淮安的交通发展,2016年9月,淮安市政府决定对老大运河桥进行拆除,重新修建新的大桥。粮油票:
1、1973年清江市定额代粮券 20斤
2、1975年清江市食油券 1两、2两、半斤、1斤
注:半斤、1斤各有2种
3、1980年清江市食油券 半斤、1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清江市,就是后来的淮安市清浦区,现在已合并为淮安市清江浦区。
1968年秋冬之际,清江市革委会决定在八面佛广场(后来的淮海广场),修建一座忠字塔,1969年2月4日建成,高17.5米,宽5.5米,是当时全市最高的建筑物。忠字塔顶上方,中间是红五星,两边各三面红旗,四面一样。忠字塔主体的四面是毛主席画像,是毛主席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形象,忠字塔下部塔基上方,是四面向日葵的浮雕,象征着全国人民的心永远向着红太阳。四人帮被打倒后,毛主席画像也被更换为了一些标语。
此塔于1980年被拆除。粮油票:
1、1973年清江市定额代粮券 1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仪征化纤,位于江苏省仪征市,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
1978年筹建,1980年缓建。1982年,采用借债建厂和一次规划、分步建设的方式恢复建设。1984年12月一期工程投产,1987-1990年二期工程投产。1993年股份制改制,设立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1994、1995年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5年三期工程投产,1998年07月,加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粮油票:
1、1982年江苏省胥浦地区行政办事处粮食局定额购粮券 1、5、10、20斤
2、1982年江苏省胥浦地区行政办事处粮食局定额购油券 1两、2两、1人
3、1991年仪征市定额购油券 壹人券、贰人券、叁人券(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仪征鼓楼,位于真州镇中心,仪征市区城河景观带。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坐北朝南,今通高28.6米,占地面积518.86平方米,两层,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结构建筑。该楼为江苏省现存三大鼓楼之一(另两座是南京鼓楼,淮安镇淮楼)。
天宁寺塔,在城河南岸,与鼓楼隔河相望,二者并称为真州双壁,始建于唐景龙年间,历代屡毁屡建,今存主要为明代重建的,现高47.2米,为江苏省境内最高之古塔。粮油票
1、1991年仪征市定额购粮券 500克、1、2、5、10、20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海春轩塔,位于东台西溪之南,泰东河畔,现在在东台市西溪旅游风景名胜区之内,相传唐代所建,古建专家方长源对该塔进行全面勘察和考证,认为该塔建于北宋早期,并留有唐塔许多特点。
海春轩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内外双层塔身,塔高20.8米,底层直径7.2米,除底层外,每层均有8位佛像和佛龛,共48位,塔内为空,无楼梯可上。海春轩塔无地基,建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称建筑界的奇迹。2013年,海春轩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粮油票:
1、1991年东台市台城平价购油券 250、500克 季度票2、3、4季度
2、1992年东台市台城平价购油券 250、500克 季度票1季度(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东台向阳粮店大楼,位于东台海陵中路、学府路交界处,向阳桥东北角,此楼至今尚存,只是早已做它用。
粮油票:
1、1991年东台市台城平价购粮券 0.5、1、2.5、5、10、25公斤
注:季度票,2、3、4季度
2、1992年东台市台城平价购粮券 0.5、1、2.5、5、10、25公斤
注:季度票,1季度(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盐城望海大厦,即后来的望海大酒店。位于盐城市解放北路35号,解放北路、毓龙中路交汇处。楼建成于80年代末,楼高13层,曾是盐城最高的建筑物。酒店于1989年10月开业。
粮油票:
1、1991年盐城市区居民油券 壹人券、二人券、三人券、五人券(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以后,新四军军部遭到了破坏。国民党当局控制舆论,企图混淆视听,掩盖真相,将事变的责任推给新四军,中央军委一方面揭露国民党的阴谋,一方面重建军部,与国民党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重建新四军军部的行动极大地振奋了全军官兵。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西路118号泰山庙。
1986年,盐城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在盐城市建军广场的环岛中央(建军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修建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1986年9月建成,俗称大铜马,这是盐城的精神象征,也是这座英雄城市的的光荣标志。粮油票:
1、1991年盐城市区居民粮券 半公斤、1公斤半、2公斤半、5公斤、10公斤、15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射阳河闸,位于射阳县海通镇,是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主要排水干道射阳河出海口的挡潮闸。主要作用是挡潮、排涝及通航,兼蓄淡灌溉。
射阳河闸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1956年5月竣工。是我国一五规划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建国初期江苏省第一座挡潮闸,共35孔,总长约500米。在桥墩上还题有毛泽东领袖的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建闸以来,先后抗御了多次台风高潮和严重旱灾袭击,为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粮油票:
1、1987年射阳县合德镇购粮券 1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高邮镇国寺塔,位于高邮西部京杭大运河中河心岛上,与城内净土寺塔(东塔)相对,所以也被称之为西塔。
高邮镇国寺塔,始建于唐僖宗时期,是目前比较罕见的的四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是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虽历经修葺,但仍基本上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该塔正好在拓宽范围内,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周恩来在审批方案时特批:“让道保塔”。这一批示,保留住了这座古塔,使之现在成为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粮油票:
1、1990年高邮县购油券 壹人、贰人、叁人
注:有加印城镇、临泽、三垛、界首、车逻(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泰州梅兰芳纪念亭,简称泰州梅亭,位于迎春东路梅兰芳公园之内。
梅兰芳,名澜,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祖籍泰州。其在京剧艺术上有卓越的成就,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其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息戏罢演、卖画度日的爱国气节更是让人敬仰。
1984年,梅兰芳90诞辰之际,泰州兴建了梅兰芳公园。一般称之为梅苑。梅苑占地2400平方米,依坡就势,造房置景,亭、台、楼、阁、路转廊回,花香袭人。
梅兰芳纪念亭由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指导设计,五角攒尖,反翘举折同生,整个亭似斗雪绽开的梅花。托坊上雕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等五处名剧,栩栩如生,为泰州梅苑的第一绝。粮油票:
1、1987年泰州市购粮券 250、500克、2.5、5、10、20千克
注:5、10、20千克各有两种版
2、1989年泰州市食油券 壹人(上期、下期)
3、1990年泰州市食油券 壹人(上期、下期)
4、1991年泰州市食油券 壹人(上期、下期)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扬州文昌阁,位于广陵区汶河路、文昌路的交汇处,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的一部分,如今府学早已荡然无存,只余文昌阁,成为扬州市的地标之一。
现存文昌阁,为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阁高24.25米,阁的底层,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阁的第二三两层,四周虚窗,皆可输转。登楼四眺,远近街景,尽收眼底。粮油票:
1、1985年扬州市油券 壹份
2、1987年扬州市油券(市区) 壹份
3、1988年扬州市油券(市区) 壹份
4、1989年扬州市油券(市区) 壹份
5、1990年扬州市油券(市区) 壹份
6、1991年扬州市油券(市区) 壹份
7、1992年扬州市油券(市区) 250克、5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扬州白塔,位于邗江区瘦西湖内,法海寺旁,是一座喇嘛塔。系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淮盐业总商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而建。
但是此塔又与北京北海白塔形制有一定的不同,第一,扬州白塔降低了高度,只有27.5米,第二,扬州白塔更加瘦长,显得更加秀美,形似花瓶。第三,有砖刻的专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月,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白塔前瘦西湖中有一小岛,岛上建筑即凫庄,最早为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始建于民国9年(1921年),因在汀屿之上,似野鸭浮水而得名。凫庄构景最大特色是尽量取小,细巧玲珑。东为水榭,西设水阁数间,南建水楼三楹,不规则的荷花池位于庄中,环植梅、桃、筱竹,更迭人高之湖石,立意颇深。凫庄似浮若泅,庄上亭、榭、廊、阁小巧别致,山池木石缀置得宜。粮油票
1、1987年扬州市农村油券(郊区) 壹份
2、1987年扬州市郊区比例价油券 壹份(季度票) 1-4季度
3、1988年扬州市郊区比例价油券 壹份(季度票) 1-4季度
4、1989年扬州市郊区比例价油券 壹份(季度票) 1-4季度
5、1990年扬州市郊区比例价油券 壹份(季度票) 1-4季度
6、1991年扬州市郊区比例价油券 壹份(季度票) 1-4季度
7、1992年扬州市郊区比例价油券 壹份(季度票) 只有1-2季度
8、1992年扬州市郊区油券(农村) 壹份(季度票) 只有3-4季度
9、1993年扬州市郊区油券(农村) 壹份(季度票) 可能只有1季度(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此油票的图案,我之前看到有种说法,说是锁江楼塔,依据是远处的横线为长江。
锁江楼塔虽然也很有名,不细看和大胜塔也有点像,但是还是有不少区别的,特别是塔刹。另外通过能仁寺的老门票图案可以知道油票的图案确是能仁寺,而非锁江楼塔。故图案上背景的横线并非长江,而是天空。 -
莲花桥,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瘦西湖之上,因其建于莲花堤之上,形似绽放的莲花而得名,又因桥有五亭,故一般都称之为五亭桥。
此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巡盐御史高恒以及扬州盐商为了迎奉乾隆南巡而建。此桥借鉴了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但又别具特色,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道:“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如今的五亭桥,桥梁全长57.99米,宽6.16至18.77米,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桥身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此桥因精美的造型而成为我国的名桥之一,也是扬州的地标建筑之一。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虽然唐代还没有五亭桥,但是现在拿此诗来形容扬州桥梁的代表——五亭桥,又有何妨?粮油票:
1、1986年扬州市粮券(市区) 0.5、1、2、5、10、20公斤
2、1991年扬州市粮券(市区) 0.5、1、2.5、5、10公斤 其中10公斤分为有底纹、无底纹两种(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曲江楼,位于泰州市姜堰区(原泰县姜堰地区)南大街219号,因为位于古运盐河拐弯处,故名曲江楼。
曲江楼原来是做酒楼旅馆之用,1940年夏秋,新四军东进。9月,新四军苏中指挥部驻曲江楼,总指挥陈毅下榻于楼上。27日,在此召开了苏中八县军民会议,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商谈团结抗日大计。在人民的支持下,不久后取得击败国民党顽固派的黄桥战役的胜利。
1986年,原泰县人民政府对该楼进行整修,如今曲江楼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州市姜堰区新四军革命纪念馆。
因为粮票的图案为了体现“曲江”,所以是从水面的角度看曲江楼的,因而和我现在找到的照片,角度有一些不一样。
粮油票:1、1991年泰县姜堰地区购粮券 0.5、1、2.5、5、10、25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项羽,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自称西楚霸王。
在今天宿迁市宿城区梧桐巷、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有一项王故里景区,景区内有一槐树,树龄2200多年,传说是项羽离开家乡之前亲手所植,故称之为“项王手植槐”。
宿迁粮票将项王手植槐作为主图,就是为了纪念项羽这个来自宿迁的英雄人物。
项王手植槐是此票的主图,除此之外,后面还有一亭一楼。这一组图3处建筑或物体,可能并不来自于一个地方,但应该都是宿迁的标志,我觉得亭和楼可能是宿迁八角楼和乾隆行宫,但是暂未找到合适的照片,有待研究。粮油票:
1、1988年宿迁市城镇代粮券 半公斤、2公斤半、5公斤
2、1988年宿迁市城镇代油券 50克、1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区马陵公园内马陵山顶。 1963年由省、县拨款4万元建造,塔高33.12米,宽4米,厚4米。碑底座高3米,宽6米,厚6米。塔的东、西、南三面为陈毅元帅题词:“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与彭雪枫公园隔河相望。
宿北战役是194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宿迁以北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作战。此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人,开创了一次歼敌3个半旅的范例。这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胜仗,也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粮油票
1、1988年宿迁市城镇代粮券 10公斤
2、1988年宿迁市城镇代油券 5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景德镇昌江大桥,位于景德镇市城区的西南,是景德镇市第一座横跨昌江河的桥梁。其于1959年建成通车,江面净跨度约200米,为景德镇昌江两岸的陆路交通联系发挥重要的作用。在1983年景德镇珠山大桥建成通车之前,昌江大桥是景德镇市城区唯一的一座机动车过江桥梁。
粮券因为票幅、图幅较小,刻画的较为粗糙,与昌江大桥有一点不同,但是从形制、意向等综合分析,其要表现的就是昌江大桥无疑,所以这里也将其列出来。粮油票:
1、1981年景德镇市粮券 10斤
注:月份票
2、1982年景德镇市粮券 10斤
注:月份票,推测,暂未见
3、1983年景德镇市粮券 10斤
注:月份票,推测,暂未见
4、1984年景德镇市粮券 10斤
注:月份票,推测,暂未见
5、1988年景德镇市粮券 10斤
注:月份票,此年可能不是全月份发行粮券
6、1989年景德镇市粮券 10斤、5公斤
注:月份票, 上半年为斤制,下半年改为公斤制,另外可能有加印“工种”的版本
7、1990年景德镇市粮券 5公斤
注:月份票,另外可能有加印“工种”的版本
8、1991年景德镇市粮券 5公斤
注:月份票, 另外有加印“工种”、“昌”的版本
9、1992年景德镇市粮券 5公斤
注:月份票, 1-9月,另外有加印“工种”、“昌”的版本
另外,70年代可能有一些景德镇粮券的10斤面额也是此图案,但是有待挖掘,再补充。(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乐安芙蓉山,位于乐安县城北湖溪乡,登上此山,有一种苍凉凄美之感。
1933年底到1934春天,新干县妇联主任黄秀英等五位女红军战士,随部队突围来到了乐安县芙蓉山开展游击活动,不幸与部队失去联系,后被敌人发现,她们抱着宁死不当俘虏的决心,摔断枪支,紧挽手臂,高呼口号,纵身跳崖。
这就是“五女跳崖”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巾帼血染芙蓉山》一书即来源于此。粮油票
1、1988年乐安县粮券 3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乐安街心花园,位于乐安的站前路、乐安大道、长征路交汇处,是乐安县的繁华之地,如今花园已无,但是说到街心花园这个地名,老一代的乐安人都很熟悉。
粮油票:
1、1988年乐安县粮券 1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乐安县城广场花园,也称之为敖溪镇广场花园,现在叫人民广场,位于广场路、象山路的交汇处。广场中心的雕塑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广场东侧,就是照片的远端,即乐安县博物馆。乐安县博物馆这幢大楼是文革中建设的,参考了南昌万岁馆,1971年夏季落成。当时没有名称,人们叫它“万岁馆”或“展览馆”。1977年1月,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命名为“乐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83年3月21日,更名为“乐安博物馆”。粮油票:
1、1988年乐安县粮券 5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