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筠抽箭 (@贞筠抽箭)
71
声望
1361
帖子
50
资料浏览
7
粉丝
1
关注
贞筠抽箭 发布的帖子
-
-
温江长安桥,位于温江北部临江路和滨江路之间,横跨江安河,连通和宁街和太平街,是温江城区的重要桥梁。
长安桥东南侧,滨江路北段和南段之间,有一“鱼凫金马”雕塑。
鱼凫是古蜀人的祖先之一,李白《蜀道难》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就是他。温江境内有很多鱼凫的传说和遗迹,因此鱼凫也是温江的象征,温江别称也叫“鱼凫城”。
金马河是都江堰分流岷江后的支流之一,古称郝江、皂江、正南江,因为此河是川西的主要排洪水道,解放前时常会洪水泛滥,传说每次有洪水泛滥,就会有金马出现,因此此河更名为金马河。
“鱼凫金马”雕塑,就是将鱼凫和金马的形象相结合而成的雕塑,也成为了温江的重要标志。粮油票:
1、1992年温江县凭票购粮搭伙证明 0.5公斤、1公斤、2公斤、5公斤
注:月份票
2、1993年温江县凭票购粮搭伙证明 0.5公斤、1公斤、2公斤、5公斤
注:月份票,应只有1-3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此桥,大家都以为是汶川红军桥,我仔细考证了一下,发现并不是,应该是汶川威州大桥。
80年代,汶川县城主要有两座大桥,一座是威州大桥(如上图远端),一座是红军桥(如上图近端)。威州大桥横跨岷江,而红军桥实质上是两座桥,或者说是两段桥,一段横跨岷江,一段横跨杂谷脑河。威州大桥
第一,威州大桥相对高大,可走汽车,红军桥只能走人。
第二,威州大桥两侧都是密集的建筑,而红军桥中间连接处,没有很多的建筑。
第三,威州大桥两侧悬挂钢索的券门,很高大,而且形制一致,红军桥的券门较小,而且两侧的不一致。
第四,威州大桥处能看到岷江弯折,桥下一侧有江滩,票、图基本一致。因而,综合研判,票的图案并不是红军桥,而是威州大桥。
-
五通桥四望关大桥,位于五通桥文化街和茶花路之间,横跨岷江,其于1984年建成,建成后,五通桥很多大型文体活动都在此展开。
粮油票:1、1991年五通桥区购粮券(面粉) 0.5、1、2.5、5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五通桥茫溪大桥,位于五通桥文化街和佑君街之间,其始建于1958年(一说1959年),桥长85米,宽7.8米,桥下有三大拱,每拱跨度25米,大拱上面两边各卷两小孔,2003年对此桥进行了大修。
粮油票
1、1991五通桥区购粮券(大米) 0.5、1、2.5、5、10、25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始建于1970年,其总部位于西昌市航天北路,卫星发射场位于四川省冕宁县泽远镇封家湾。
粮油票:
1、1990年西昌市蔬菜农粮食供应票 5、10斤
2、1991年西昌市蔬菜农粮食供应票 5、10斤
3、1992年西昌市蔬菜农粮食供应票 5、1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西昌农垦大厦,位于西昌市西门坡街北段,现在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楼,但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却是西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粮油票:
1、1990年西昌市蔬菜农粮食供应票 20斤
2、1991年西昌市蔬菜农粮食供应票 2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部,古称邛池,是由断陷形成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
邛海公园,始建于1978年,位于邛海西侧,公园开阔,依地顺势,尊崇自然,构思精巧,是当地著名景点。邛海公园于200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油票
1、1981年西昌市粮食供应票 1斤、2斤、5斤、10斤、30斤
2、1981年西昌市粮食供应票(粗粮) 1两、2两、半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上世纪60-70年代时,雅安青衣江的支流陇西河上原有两座桥梁,一座是青衣桥,一座是青江桥。
近端一座为青衣桥,最早建于乾隆年间,解放后重修,就是照片上的样子,在1976年的大洪水中,被大水冲毁,从此没有重修,现在依然能看到桥的残柱在陇西河中。
远端一座为青江桥,至今仍在。
粮油票:1、1965年雅安县粮食供应票 1斤、2斤、5斤、10斤、20斤、30斤
2、1965年雅安县粮食供应票(粗粮) 1斤、2斤、5斤、10斤、20斤
3、1979年雅安县粮食供应票 2斤、5斤、10斤、20斤、30斤
注:1斤未见,不确定是否有
4、1979年雅安县粮食供应票(粗粮) 2斤、5斤、10斤、20斤
注:1斤未见,不确定是否有(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雅安,自古多雨,因而被称为雨城。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上古时天被苍龙撞破,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当别处天空都已补全,唯剩雅安一方天空时,女娲已筋疲力尽,她勉强托起最后一块五彩石飞临雅安上空,几番努力,终因劳累过度坠于雅安地界,呕血而亡。从此雅安便被淫雨笼罩,而女娲也化为雨城的一座山峰,怅恨地守望在碧波翻卷的青衣江边。
“西蜀天漏”雕塑,就描述着这个传说,当地人俗称之为“女娲补天”雕塑。此雕塑1986年建成,本位于老城区羌江南路十字路口,是当时雅安的地标,2000年,因城市建设,雕塑被迁至三雅园公园。粮油票:
1、雅安市粮食供应票(跨月份版) 500克、2500克、5000克
注:只有9-10月、10-11月
2、雅安市粮食供应票(数字、月份版) 0.5公斤、2.5公斤、5公斤
注:月份票,其中11、12月有数字“11”、“12”和“11月”、“12月”两种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雅安青少年宫成立于1982年,位于新民街14号,1985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曾到访雅安,并为雅安青少年宫题字。如今,雅安青少年宫已迁至雅州大道天梯路口。
粮油票:
1、雅安市粮食供应票(面粉跨月份版) 500克、2500克、5000克
注:只有9-10月、10-11月
2、雅安市粮食供应票(面粉数字、月份版) 0.5公斤、2.5公斤、5公斤
注:月份票,其中11、12月有数字“11”、“12”和“11月”、“12月”两种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盐亭弥江大桥,位于盐亭县城中心弥江之上,最早约建于50年代,是一座9孔板桥,后来重建成了三孔桥,可通汽车,就是粮票上的样子。再之后,县城不断发展改造,现在已见不到票图上的情景了。
弥江大桥东侧是凤凰山,山上有一座凤灵寺,始建年代不详,但是解放后尚有部分建筑,后被毁,现存建筑为1987年开始重建的。
粮油票:1、1990年盐亭县玉龙粮食供应券(面粉) 0.5、1、2、5、10公斤
注:季度票(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宾市55粮票,是四川55系列票的,独一无二的使用实景图案的票。
此套票的图案,实际是从翠屏山俯瞰三江,虽然是实景,但为了突出一些地标建筑,使用了比较夸张的比例。比如山上的白塔、底部的大观楼,还有一些工厂烟囱都显得非常高大。 -
宜宾东雁塔,因塔身呈白色,故俗称白塔,其位于宜宾城东的登高山之上。
东雁塔始建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为空心密檐、六方圆锥形砖石结构,共八层,高35.8米,塔内有梯旋环可通顶端。在塔顶有约六七平方米平台,可鸟瞰宜宾城及远近山水,是宜宾登高览胜的好地方。粮油票:
1、1955年宜宾市食粮证明票 4两、6两、半斤、1斤、2斤、5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90年代初宜宾市的主城区就相当于后来的翠屏区(1997年成立),其位于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夹角内,从东面的白塔山可以俯瞰宜宾主城区的全景。
远处的山为翠屏山,山上建筑为三江一览楼,三江一览楼,在此楼阁之上,可以一览三江(金沙江、岷江、长江),后被宜宾市电视台占用。
图上左侧近端为金沙江南门大桥,右侧近端为岷江大桥,左右两侧远端均为铁路桥。
三江口,亦叫合江口,指的是金沙江、岷江汇流为长江之处。万里长江不同江段会有一些其它的传统名称(如湖北段叫荆江,江苏段叫扬子江)。三江口上游的长江的名称为金沙江,历史上狭义所说的长江正是从三江口开始的,因而宜宾也被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粮油票:
1、1991年宜宾市购粮券 半公斤、1公斤半、2公斤半、5公斤、10公斤
注:月份票,9月起发行,因而只有9-12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宾市南门大桥,亦叫金沙江南门大桥,位于宜宾市金沙江之上,连接翠屏区和叙州区。
其是一座提篮式跨江大桥,始建于1986年,至1990年通车,全长约1000米左右,主桥横跨度500余米。这座大桥曾是连接宜宾金沙江两岸的惟一一座公路桥梁,也是川南出入云南的交通要道,每天有几万辆机动车通过此桥。在为宜宾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1年,南门大桥曾发生断裂事故 ,修复后重车不能通行,需绕行新桥。粮油票
1、1991年宜宾市面粉券 半公斤、1公斤、2公斤半、5公斤
注:月份票,1991年9月开始发行,因此只有9-12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宾流杯池,位于宜宾市北郊崔科山下流杯池公园之内。
北宋元符元年,黄庭坚谪居此时,参照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于此凿石饮水为池,名“流杯池”。池呈九曲形,立八石凳,引岩缝中清泉为流,文人墨客可居坐其间,流杯饮酒,吟诗酬唱。流杯池两边岩壁之上还有众多名人题刻,据统计有100多通。
粮油票:1、1992年宜宾市面粉券 半公斤、1公斤、2公斤半、5公斤
注:均为月份票,其中11、12月没有投放就全部销毁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宾大观楼,亦叫宜宾谯楼,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的西街口,其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
其分为四层,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因为形制类似于天安门,当地人也称之为“小天安门”。
粮油票:1、1992年宜宾市购粮券 半公斤、1公斤半、2公斤半、5公斤、10公斤
注:全部为月份票,其中11、12月的票未投入使用就全部销毁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昭觉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今昭觉县城中心人民路、解放路、交通路交叉口中心。
其始建于1958年,高17.5米,是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凉山军分区为纪念解放凉山和在民族改革中牺牲的烈士而立,塔身正面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侧面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另两面为同样意思的彝文。
1982年为纪念建州三十周年,纪念塔重新加固修葺,塔面全用白色大理石镶嵌,新塑题词,重刻碑文,焕然一新。粮油票
1、1970年昭觉县粮食供应票 1斤、5斤、10斤、3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中江公园,位于中江县城中心的公园广场(当地人俗称公园坝坝)的边上。
公园内有荷花池、荷花亭,有时还会有一些灯展等,在多次改造之后,原迹都已不存,但中江公园之名一直保存。粮油票:
1、1990年中江县细粮购粮券 50、100、250、500克、1、2、5、10、25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去年(2020年)的10月1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在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有30万多的将士立功,但有两位格外突出的“特级英雄”,一位是杨根思,另一位就是黄继光。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原名黄积广 ,1931年1月8日出生,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20日凌晨5时,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机枪眼而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纪念馆就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烈士而建立的纪念馆。老馆设在原中江文庙内,于1962年10月20日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后,在县城东部的魁山西麓修建了新馆,于1987年10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即粮票上的图案。
黄继光纪念馆的意义,不仅仅是纪念黄继光一位英雄,更是让我们铭记住千千万万“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将士。正是他们非凡的意志与决心、抛头颅、洒热血,才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带来了几十年难得的和平发展局面,正如彭总司令所说的:“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志愿军将士们的血没有白留,中国如今的发展和地位,正是这些先辈们所期望的。我们应该珍惜如今这个时代,传承这些精神,努力为祖国做贡献。正如习主席所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粮油票:
1、1990年中江县粗粮购粮券 50、100、250、500克、1、2、5、10、25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黄河三门峡大坝,位于三门峡市区东北部14公里,其于1957年4月13日开始破土动工,1960年10月开始蓄水,至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其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副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857.2米,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粮油票:
1、1984年三门峡市粗粮券 1两、2两、4两、1斤、3斤、5斤
2、1987年三门峡市细粮券 1两、2两、4两、5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老),是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而修建的。
解放后50年代初,在烈士就义处修建二七广场,广场内辟一花坛,花坛中央修建了一个高21米的木制塔,即老的二七塔。到1970年,拓宽路面时拆除花坛和木塔。1971年,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新塔。粮油票:
1、1968年河南省流动粮票 1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常熟崇教兴福寺塔,亦称常熟方塔,位于常熟古称东部方塔园之内。
崇教兴福寺塔,始建于南宋,其仿唐代砖木楼阁式形制,四面九层,高67米,为常熟标志性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粮油票:
1、1964年虞山镇杂粮券 1两、半斤、1斤、5斤、10斤
2、1983年常熟市定量购粮券 1斤、5斤、10斤、20斤
3、1987年常熟市定量购粮券 500克、2公斤、5公斤、10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济源阳台宫,阳台宫位于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山南麓,最早名阳台观。开元年间,玄宗令道士司马承祯择地建观,建造了阳台观。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来过这里学道,因而阳台观名倾天下。
金贞祐三年(1215年)改观为宫,称“阳台万寿宫”。
其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北依天坛山,高高矗立,形似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好处于凤背之上,被视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
阳台宫现存大罗三境殿、玉皇阁等建筑,还有千年古树以及元至清碑碣石刻等众多附属文物。其中大罗三境殿和玉皇阁两座建筑的石柱上,通体雕刻精美图案,为河南仅有、全国少有的艺术珍品。粮油票:
1、1986年济源县购粮券 500克、2公斤半、5公斤、25公斤
2、1986年济源县购粮券(粗粮) 100克、500克、2公斤半
3、1986年济源县食油券 250克、500克、2公斤半(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周口大铁牛,亦叫铁水牛,位于沙颖河中州路桥南侧。
早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曾铸造铁水牛,置于沙、颍、贾鲁三河交汇处,牛身平卧,头向西南,有喝水之势。曾作为记载周口水位涨落、汛期报警的标志,当时有“水牛喝水,上游决堤”的说法,被誉为“吞洪镇潮”的“神牛”。文革期间此尊铁牛被化为铁水。
1982年7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重铸铁水牛,立在中州路大桥北头西侧,仍为汛期报警标志。
八十年代后期周口在新落成的滨河公园内又新铸了一尊铁牛,取自“奋进牛”的形象,就是粮票图中的样子,其头向西北,尾朝东南,凝视前方,浑身使劲,成为了周口人在改革开放中拼搏奋进,积极进取的象征。粮油票:
1、1991年项城县购粮券 500克、10公斤、25公斤
2、1991年项城县购粮券(粗) 2.5公斤
3、1991年项城县购油券 250克、1公斤
4、1991年扶沟县购粮券 500克、10公斤、25公斤
5、1991年扶沟县购粮券(粗) 500克、2.5公斤、5公斤
6、1991年扶沟县购油券 250克、1公斤
7、1991年商水县购粮券 500克、10公斤
8、1991年商水县购粮券(粗) 500克、2.5公斤
9、1991年商水县购油券 250克
10、1991年郸城县购粮券 500克、10公斤、25公斤
11、1991年郸城县购粮券(粗) 500克、2.5公斤、5公斤
12、1991年郸城县购油券 250克、1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西平宝岩寺塔,亦称宝严寺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城东关,俗称“东关塔”。
其始建于北宋时期,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整体为奶黄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饰龙首,塔身浮雕壁画,高28.80米,顶端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此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粮油票
1、1989年西平县粮食局食品票 250克、半公斤、1公斤、2公斤
2、1990年泌阳县城关粮站供应票(粗粮) 250克、半公斤、1公斤、2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沁阳三圣塔,现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院内,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塔为密檐式塔,共13层,总高32.76米。
塔整体外观仿唐,平面呈方形,每层高度与宽度逐级递减收敛,呈漂亮的抛物线形。内部结构又似宋代作法,把回廊走道、竖井、壁龛、心室、拱券、攒顶等多种工艺巧妙结合,融为一体。使其造型美观、体量平衡、加大整体刚性,三者达到完美统一。为河南金代塔中形体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石刻艺术资料及塔铭题记最丰富的一座。
三圣塔不远处为元代邠国公塔,此塔为喇嘛塔,是金末元初高僧知拣灵塔,由沁阳北郊18公里山王庄水浴寺移存到此。粮油票:
1、1986年沁阳县购粮券 250克、1、5、10、25公斤
2、1986年沁阳县购粮券(粗) 250克、1、5、10公斤
3、1986年沁阳县购油券 100克、250克、1公斤
4、1988年长葛县粗粮券 1公斤半
5、1988年鄢陵县食油券 50、250、500、25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竹沟革命纪念碑,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的竹沟镇革命烈士陵园内。
竹沟这里曾经是民主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先后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张震等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4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100多位将军。粮油票:
1、1990年确山县熟食券 半公斤、1公斤、2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城西卧龙岗上,是历代皇室及百姓纪念和祭祀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地方。其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
南阳武侯祠历代多次毁修,现存草庐、古柏亭、宁远楼、龙角塔等古迹,解放后,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参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阳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是我国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艺术瑰宝。
南阳汉画馆,始建于1935年10月10日。解放后,1958年,河南省政府拨专款,卧龙岗武侯祠东侧建了一座汉画馆。20世纪70年代中期,汉画像石的馆藏量由原先的500余石增加至1000余石,展馆容量趋于饱和。1976年,开始在原馆东北侧再次重建一座新馆舍,并于1979年竣工开馆。新馆展厅面积17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这便是粮票上的南阳汉画馆。
1988又开始营建新馆,由于种种原因,至1999年底建成,并于1999年12月27日正式开馆。粮油票:
1、1983年南阳市购粮券 20斤
2、1983年邓县购粮券 20斤
3、1983年方城县购粮券 20斤
4、1983年南召县购粮券 20斤
5、1983年内乡县购粮券 20斤
6、1983年社旗县购粮券 20斤
7、1983年唐河县购粮券 20斤
8、1983年桐柏县购粮券 20斤
9、1983年淅川县购粮券 20斤
10、1983年西峡县购粮券 20斤
11、1983年新野县购粮券 20斤
12、1983年镇平县购粮券 2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三门峡宝轮寺塔,位于陕州风景区太阳路南侧,其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为木塔, 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宝轮寺塔,为砖塔。
宝轮寺塔为13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周长21.6米。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使得塔身外形呈抛物线状。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宝轮寺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桥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 。
1991年7月,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粮油票:
1、1987年三门峡市细粮券 1斤、3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一五六”重点项目之一。
当时,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城市都希望把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厂建在自己的土地上,1954年1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毛主席把一拖选址在这里,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从国防的角度考虑,洛阳地处中原内地,四周是山地,利于战备,另一个原因从全国工业布局来考虑,各个地区工业要均衡发展。
1955年10月1日建厂奠基,1959年11月1日建成投产,最早生产的型号被定名为东方红54型拖拉机。1966年,东方红75拖拉机完全取代东方红54拖拉机。
东方红75拖拉机在中国拖拉机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形象代表,在中国农村农垦中使用极为广泛。粮油票:
1、1980年河南省流动粮票 4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当时的中牟县粮食局包括办公楼、家属院、宿舍、伙房、酒楼,总占地面积7203平方米。
粮油票:
1、1989年中牟县粮食局细粮券 250克、500克、1公斤、5公斤、10公斤、25公斤、50公斤
2、1989年中牟县粮食局粗粮券 250克、500克、1公斤、5公斤、10公斤、20公斤、50公斤
3、1989年中牟县粮食局食油票 250克、500克、2公斤半、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