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筠抽箭 (@贞筠抽箭)
71
声望
1361
帖子
50
资料浏览
7
粉丝
1
关注
贞筠抽箭 发布的帖子
-
粮油票:
1、1994年仙桃市城镇购粮券(大米) 10千克
-
仙桃市面粉厂,成立于1989年08月26日,位于仙桃市龙华山一巷。(暂未找到合适的对比图)
粮油票:
1、1994年仙桃市城镇购粮券(面粉) 2500克
注:月份票11、12月
2、1994年仙桃市城镇购粮券(面粉) 2500克
注:月份票元、2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咸宁永安桥、新铁路桥、西河桥,位于咸宁城西北部,横跨淦水河,咸宁粮票一票纳三桥,实为佳作。
票图最远端的为西河桥,是三者中最古老的一座桥,连通今怀德路。这座桥最早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来屡有毁修,这之间名称不定,有时叫虹桥、有时叫永安桥,直到民国末、解放初改建时,才定名为西河桥,现桥长85.55米,宽9.5米,高8.5米。
西河桥南侧是一座铁路桥,一般称之为新铁路桥,以和老铁路桥区分。老铁路桥距新铁路桥大约600米,是早期粤汉铁路上的一座桥,早已不用。新铁路桥4墩5孔,长110米,高12米,双轨,两侧亦有人行道。至今仍在使用。
新铁路桥南侧,粮票图近端,是永安桥,在今桂花广场、嫦娥广场之间,连通永安大道,其实它一开始并不叫此名。1976年,为修建环城公路,而修建了此桥,被命名叫“西河二号桥”,仿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样式结构建造,3墩2孔,双曲拱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时桥全长116.4米,宽11米,高12.4米,2003年又拓宽了桥面,所以今天看此桥两侧的桥墩不一样。西河桥
永安桥(原西河二号桥)
永安桥上看另外两桥
粮油票:
1、1988年咸宁市粮食局购粮券 50、250、500克、2公斤半、5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襄阳古城墙,始筑于汉代,历代多有毁修,至宋代改为砖城,明代再次重修,今存多为明代墙体,襄阳古城墙也是我国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城墙之一。
襄阳古城本有六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多已不存,但是最重要的临汉门则一直存在。
临汉门又称小北门,其北邻汉江,东接大北门(拱辰门),西接夫人城,南连北街和昭明台,门楼是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
1987年襄樊粮票的图案为临汉门无疑,而襄樊、襄阳工种粮票的图案,也是襄阳城墙,但不像是临汉门,也不确定是哪座城门,或许仅仅是古城图案的意向表达,并没有具体所指,暂时也列在此处。粮油票:
1、1987年襄樊市区专用粮票 10千克
2、1975年襄樊市工差专用粮券 1、3、5、10斤
3、1975年襄阳县工差专用粮券 1、3、5、10斤
4、1982年襄樊市工差专用粮券 1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襄阳,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的山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文学家诸葛亮和其叔父隐居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发生地。
“古隆中”石牌坊,为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高约六米,长约十米,中书“古隆中”,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侧雕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牌坊背面书“三代下一人”,意思是夏商周之后的第一人,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背面门柱上雕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取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粮油票:
1、1987年襄樊市区专用粮票 5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襄阳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沿江大道2号,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原名米家庵,后改名为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清代又进行了重修,现存多为清代建筑。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善诗、画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粮油票:
1、1987年襄樊市区专用粮票 1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襄阳广德寺多宝塔,位于襄阳城西广德寺内,建于明弘治年间,此塔为砖石结构,为金刚宝座式,通高16.8米。塔座平面呈八方形,这在我国现存金刚塔中为特例(基本都是四方形),塔座上置覆钵式塔身,四面均刻小石龛和佛像。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粮油票:
1、1987年襄樊市区专用粮票 500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排子河大渡槽位于襄阳市襄州区的石桥镇,凌空飞架于排子河之上,是引丹灌渠的主要建筑之一。渡槽居引丹总干渠中段,全长4.3公里,设计流量35秒立方米,加大流量38立方米。83个槽墩,最高墩49米,最低墩8.3米,槽身断面宽3米、高3.46米,设计灌田35350公顷。
该工程1973年2月开工, 1974年7月竣工通水。排子河渡槽建成后,引起世人瞩目,不少外国专家也慕名前来参观考察。仅1975年3月至1977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来此参观考察的就有159批次,其中包括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的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这座渡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粮油票:
1、1975年襄阳县职工下乡就餐粮券 壹份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孝感地区,自古孝文化盛行,此地的得名,也与这里的“孝文化”有关。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这里“孝子昌盛”,遂置“孝昌县”。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中的“昌”字犯了其祖名讳(其祖是唐朝代北节度使沙陀人朱邪赤心,因功被赐名李国昌),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改革开放以后,当地也建了一座董永公园。
孝感董永公园,位于孝感槐荫大道东段,建成于1984年,占地5公顷,是以汉代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相配结成百日姻缘为背景,融合了孝感境内的相关传说的主题公园。
董永祠,位于公园的中部,祠堂中陈列了董永的生平、文物、族谱、碑帖、名人字画等。1、1988年孝感市XX购粮券 15公斤
注:XX为地名,目前见到的有城区、小河、祝站、三汊、杨店、花园、白沙、丰山、肖港、毛陈(蓝色的字体可点击进入图库观赏)
2、1988年孝感市XX购油券 50克
注:XX为地名,目前见到的有城区、小河、祝站、三汊、杨店、花园、白沙、丰山、肖港、毛陈(蓝色的字体可点击进入图库观赏)(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孝感地区,自古孝文化盛行,此地的得名,也与这里的“孝文化”有关。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这里“孝子昌盛”,遂置“孝昌县”。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中的“昌”字犯了其祖名讳(其祖是唐朝代北节度使沙陀人朱邪赤心,因功被赐名李国昌),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改革开放以后,当地也建了一座董永公园。
孝感董永公园,位于孝感槐荫大道东段,建成于1984年,占地5公顷,是以汉代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相配结成百日姻缘为背景,融合了孝感境内的相关传说的主题公园。
理丝桥,桥体为拱桥,栏杆为仿枯木,相传董永和七姐在理丝桥下借滚子河水,浣绢洗丝,使用天梭,一夜织成十匹锦绢,赎回卖身契。粮油票:
1、1988年孝感市XX购粮券 10公斤
注:XX为地名,目前见到的有城区、小河、祝站、三汊、杨店、花园、白沙、丰山、肖港、毛陈(蓝色的字体可点击进入图库观赏)
2、1988年孝感市XX购油券 200克
注:XX为地名,目前见到的有城区、小河、祝站、三汊、杨店、花园、白沙、丰山、肖港、毛陈(蓝色的字体可点击进入图库观赏)(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孝感地区,自古孝文化盛行,此地的得名,也与这里的“孝文化”有关。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这里“孝子昌盛”,遂置“孝昌县”。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中的“昌”字犯了其祖名讳(其祖是唐朝代北节度使沙陀人朱邪赤心,因功被赐名李国昌),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改革开放以后,当地也建了一座董永公园。
孝感董永公园,位于孝感槐荫大道东段,建成于1984年,占地5公顷,是以汉代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相配结成百日姻缘为背景,融合了孝感境内的相关传说的主题公园。
鸳鸯楼是一组在池水边的楼榭建筑群,有曲桥和岸上相通,有一对双亭,象征着董永和七姐相爱,还有一个亭子延伸入水,象征着他们的孩子。粮油票:
1、1988年孝感市XX购粮券 5公斤
注:XX为地名,目前见到的有城区、小河、祝站、三汊、杨店、花园、白沙、丰山、肖港、毛陈(蓝色的字体可点击进入图库观赏)
2、1989年孝感市城区购粮券 半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孝感汽车站,亦叫孝感长途客运站,位于槐荫大道108号,始建于1990年,1993年8月投入使用,主楼边附属的钟楼很有特色。
粮油票:
1、1992年孝感市城区购粮券 5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孝感火车站,位于孝感市孝南区胜利街特1号。最早名孝感县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粮票图为其90年代的样子。
粮油票:
1、1992年孝感市城区购粮券 半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湖北省秭归县西的香溪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 ,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粮油票:
1、1984年宜昌市购粮券 1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昌双亭,位于今天宜昌市城区中心沿江大道、云集路口交汇处的滨江公园。滨江公园原是一片河沙滩, 随着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 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沿江筑起800米长的护岸大堤,1984年,市政府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双亭广场、镇江阁等一批景点,形成了滨江公园。双亭建于1983年4月,就在今滨江公园中心大门处。
粮油票:
1、1989年宜昌市粮票 10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昌三游洞,位于宜昌西陵峡之外。三游洞因古代大诗人同游于此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
如今的三游洞有历代大量的摩崖石刻,还有至喜亭、楚塞楼、古军垒遗址、张飞擂鼓台、陆游泉等景点,还可顺道游览西陵峡,为宜昌境内的一大名胜。粮油票:
1、1989年宜昌市粮票 0.5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都清江一桥,位于清江下游与长江汇合处,南接陆城燕子岩,北搭清江嘴,于1973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全桥长370.85米,行车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由于交通量增加,特别是超重车辆行驶,全桥因固定支座垫石普遍损坏,2001年9月底开始禁止车辆通行。
粮油票:1、1982年宜都县陆城镇粮油管理所购粮证(非农业) 半、5、10、20、50斤
2、1986年宜都县陆城镇粮油管理所购粮证(非农业) 1、5、10、20、100斤
3、1988年枝城市陆城镇粮油管理所购粮证(非农业) 1、5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武汉行吟阁,位于湖北武汉市东湖西北岸听涛轩东侧小岛上。阁楼于1955年兴建,取《楚辞·渔父》中屈原“行吟泽畔”之意命名。阁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代砖木建筑形式,四角攒尖顶,飞檐三层,上覆翠瓦。檐下悬郭沫若手书“行吟阁”匾额。阁前竖有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全身塑像。
荷风桥,在行吟阁南侧,连通行吟阁和围棋山。
粮油票:
1、1989年武汉市地方粮票 100克
2、1992年应城市粮食局城镇居民购粮券 2.5千克
注:此票只有行吟阁(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武汉朱碑亭,位于武汉东湖东岸的磨山景区之内。
1954年,朱德畅游东湖时曾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东湖有很好的自然条件,配合工业建设,一定可以建设成为劳动人民十分爱好和优美的文化区和风景区。”
1978年,为了纪念朱德在东湖题词,筹建朱碑亭。至1982年落成开放。“朱碑亭”三字为郭沫若手书。亭下的兰草室满室生香,回味悠长,记载了朱老总爱兰、养兰、心洁如兰的高尚品德。登亭远眺,东湖胜景,尽收眼底。粮油票:
1、1992年应城市粮食局城镇居民购粮券 10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应城文峰塔,位于今湖北应城城南沙岗村文峰公园内,亦名文笔峰、凌云塔,是目前应城市仅有的一座古塔。其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后多次毁于兵祸,至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重修建,保存至今。文峰塔高34米,砖石结构,属七级六角楼阁式佛教宝塔。整个塔体,立面纤巧,造型均衡。
粮油票:
1、1984年应城县粮食局城镇居民购粮券 5、10、20、3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成渝铁路煤窑桥,位于今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境内,始建于1938年,后因抗日战争以及经费等原因,成渝铁路全线停工,解放后,1950年续建之,因附近原有白塔煤场而得名。
大桥的拱券为分节并列纵联,有12个孔13个桥墩,每跨5米,连同桥头挡土墙通长约2千米,桥面宽5.4米,高15-25米不等。
1952年10月1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三周年,邮电部发行了特5《伟大的祖国》(第二组)邮票,全套共4枚,其中4-2为“成渝铁路”,图案上的桥就是这座煤窑桥。
1987年,成渝铁路实现电气化改造,打通了汤家坨隧道,火车改道行驶,这座大桥就不再使用了。粮油票:
1、1975年马尔康县购粮券(面粉) 10、20斤
2、1975年渡口市粮食供应票 50斤
3、1975年万县市购粮券 1斤
4、1976年南川县购粮券 10斤
5、1979年武胜县居民购粮券(面粉) 1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的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剑门关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大诗人都在此留有作品,因而名闻天下。
剑门关的关楼,在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至明代又重修,可惜,在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解放后,长期也没有对其进行恢复,直到1992年,才重新修建了关楼,之后,命途多舛的关楼又遭到了2006年的大火,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被完全毁坏,现在见到的关楼为2009年重新修建的。
我判定粮票图为剑门关主要原因,以及相关分析如下:
1、这个图案大量的出现在了四川市县粮票之中,所以图案是四川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点的可能性较大。
2、有图有真相,通过最底下的图对比(90年代门券与粮票图)可以发现,山势基本相同,唯一较大的区别就是门券上画的是一个雄关,而粮票上似乎是一座亭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之前也说了,关楼自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拆除后,直到1992年才修复,因此80年代的粮票图上就不可能出现关楼了。
3、如果粮票图是剑门关,为什么长期都没有被辨认出来?我认为主要是取景的角度非常特别,这个角度不在我们常规的游览路线上,角度不同带来了辨识上的困难。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粮票还要选取这个角度呢,我认为是因为当时没有剑门关的关楼,为了体现出这里的特点,选取票图这个角度,可以更好的显现出大、小剑山的山势,以及中断处的险要。粮油票:
1、1980年资阳县粗粮购粮券 10、20斤
2、1980年岳池县面粉供应票 10、20斤
3、1980年营山县粗粮券 10斤、50斤
4、1980年仪陇县面粉供应票 10、50斤
5、1980年威远县粗粮购粮券 10、20斤
6、1980年遂宁县粗粮供应券 10、20斤
7、1980年青川县粗粮供应券 10、20斤
8、1980年蒲江县粗粮票 10、20斤
9、1980年平武县粗粮票 10斤
10、1980年彭县城镇粗粮供应券 10、20斤
11、1980年南部县面粉供应票 10斤
12、1980年隆昌县粗粮购粮券 10、20斤
13、1980年金堂县面粉票 10斤
14、1980年江油县面粉票 10、20斤
15、1980年广汉县粗粮供应券 10斤
16、1980年德阳县粗粮供应券 10、20斤
17、1980年崇庆县粗粮票 10斤
18、1980年苍溪县面粉票 10斤
19、1980年北川县粗粮票 10斤
20、1980年安岳县粗粮购粮券 10、20斤
21、1987年隆昌县粗粮购粮券 5、10公斤
22、1990年蒲江县粗粮票 5、10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宜都枝城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和枝江市顾家店镇的焦柳铁路线上(原焦枝铁路与原枝柳铁路合并而成),其始建于1969年,至1971年9月通车,是长江上的第四座桥梁。它是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梁桥,而且是中间走火车,两边走汽车的特殊形制。
出现这种特殊的形制有着特别的原因。起初此桥只设计为铁路桥,在接近完工时,焦枝铁路总指挥孔庆德将军在视察大桥后建议加建公路桥,并把这个建议向周总理作了汇报。根椐周总理的指示,铁道部修改了设计方案,成了如今这样特别的形制。粮油票:
1、1979年自贡市搭伙券 1两、2两、半斤
2、1982年大竹县购粮券 1两、5两
3、1982年四川省涪陵县购粮券 1、2、5两
4、1990年荣昌县购粮券(粗粮) 50、100、250、5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巫溪大桥,位于巫溪县城东部,横跨大宁河,连接省道S201渝巫路和巫恩路,是重要的过河通道。大桥于197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近些年,因交通运输高速的发展,大桥又超期服役出现严重损害,被评为四类危桥,因此于2017年5月17日被爆破拆除。之后重新修建了新的大桥,老大桥的样貌被保留在了粮票之上。
粮油票:
1、1980年巫溪县购粮券 1、5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开县临江大桥,位于重庆市开县(今开州区)西部的临江镇,复元村与复杨村之间,横跨南河。大桥于1975年7月动工,至1977年10月竣工通车,全长133米,高17.6米,宽9米。
粮油票:
1、1980年开县购粮券 1、5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解放碑,即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解放后,1950年9月,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同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解放碑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纪念碑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象征,也是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象征。
粮油票:
1、1980年重庆市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2、1981年重庆市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3、1982年重庆市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4、1983年重庆市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5、1984年重庆市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6、1985年长寿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7、1986年綦江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8、1987年綦江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9、1988年綦江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10、1990年綦江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11、1991年綦江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12、1992年綦江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粮油附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
13、1992年巴县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票(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
朝天门原是重庆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因南宋时期,钦差从临安,经长江,入此门进入渝州传旨而得名。城门上原题有“古渝雄关”四个字。
朝天门现已成为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也是重庆市重要的文化地标。粮油票:
1、1980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20斤
2、1980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10斤
3、1988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5、10千克
4、1988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5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钢铁公司,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其前身是清末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938年,在抗日烽火中,一些企业被迫内迁,汉阳铁厂也是其中之一。解放后,曾名西南工业部一零一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等。1950年,工厂轧制出铁路重轨,为成渝铁路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粮油票:
1、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1斤
2、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1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市体育馆,位于渝中区两路口体育村34号。1954年始建,1955年二月底竣工,占地1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04平方米,是重庆市50-70年代的标志性建筑。
在体育馆前有一贺龙与运动员在一起的雕塑,即“贺龙与运动员塑像碑”。1950年,贺龙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亲自主持了成渝铁路、人民大礼堂、大田湾等项目的建设。他非常重视体育,是重庆体育事业的奠基人,得到了重庆人民深深的爱戴。粮油票:
1、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2斤
2、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2斤
3、1988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1千克
4、1988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1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位于红岩村13号的这幢建筑,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以及秘密机关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住在这里。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林伯渠、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长期在此生活、战斗,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后,红岩村13号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保护, 1958年5月1日,在此地建成红岩革命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粮油票:
1、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5斤
2、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5斤
3、1988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2千克
4、1988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2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红星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的山顶。枇杷山曾为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私人花园。解放后,1955年将之命名为"枇杷山公园",并对外开放。红星亭始建于1955年,为双层八角亭,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站在亭中,可俯瞰整个渝中半岛。
粮油票:
1、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半斤
2、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半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其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巧妙结合的杰作 ,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粮油票:
1、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 2两
2、1976年重庆市粮食供应券(面粉) 2两
3、1978年成都市面粉供应票 2两
4、1987年旺苍县购粮券 5、25公斤
5、1987年重庆市九区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券
6、1988年重庆市九区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券
7、1989年重庆市九区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券
8、1990年重庆市九区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券
9、1991年重庆市九区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券
10、1992年重庆市九区城镇居民植物油票、油脂料票 月份票、号码附券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嘉陵江小三峡,是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的统称,流经重庆市北碚区、合川区,全长27千米。与长江三峡的宏伟壮观、雄奇险峻相比,嘉陵江小三峡则显得秀丽别致,精巧典雅。
粮油票:
1、1990年北碚区大米供应指标单 10公斤
2、1990年北碚区面粉供应指标单 10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重庆北碚朝阳大桥,位于今重庆市北碚区观音岩峡口处,横跨嘉陵江,连通陵峡路和水北公路。其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政桥梁工程处联合设计,于1967年开始建设,至1969年建成通车。大桥总长233.2m,中心跨长186m。
进入新世纪,大桥被鉴定为危桥封闭管理,后来在桥边不远处新修了一座朝阳桥。粮油票:
1、1990年北碚区大米供应指标单 5公斤
2、1990年北碚区面粉供应指标单 5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大足多宝塔,又被称之为大足北塔、大足白塔,位于大足城北的北山之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为楼阁与密檐相结合的砖塔13级8面,高33米。塔内外均有精美丰富的雕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粮油票:
1、1992年大足县城镇居民油脂(料)票 号码票(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合川涪江一桥,位于合川主城区,横跨涪江,是连接合阳与南城的最早一座公路大桥,其于1971年建成通车,桥全长345.6米,桥面宽10.5米。大桥建成后,两岸的江渡也取消了。1999年,经勘查,其为危桥。之后,仅允许摩托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2009年1月5日,其被爆破拆除。之后重新建造了新桥。
涪江一桥东南侧岸边,是合川文峰塔,其又名振兴塔,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最初为9层。道光十六年(1836年),又增建4层,达到了13层。其通高62.2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游人登塔远眺,山光水色,城廓房舍,尽收眼底。
粮油票:1、1980年合川县市镇购粮券(面粉) 1、2、5斤
2、1984年合川县市镇购粮券(细粮) 5斤
3、1984年合川县市镇购粮券(面粉) 10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江津魁星楼,又名奎星阁,位于江津几江街道奎星广场上,是原文庙建筑的一部分,其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楼阁坐北朝南,石木结构,六角三层,通高17.5米,阁内层层通达,饰有镂空木窗,缀有莹光琉璃,顶层有藻井,十分精美。
粮油票:
1、1979年江津县粮食局购粮券(面粉) 1、2、5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这座大楼,位于江津城中通泰街与老米市街交街的路口(小什字)的东侧。解放后,这一带汇聚了百货、五金、食品、糖酒、煤建五大公司,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吃、穿、用的大小商铺,成为了江津最繁荣的商业中心。
这座大楼曾作为国营江津饭店饭店大楼使用。大楼至今仍在,但已做它途。粮油票:
1、1979年江津县粮食局购粮券(面粉) 10、20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梁平双桂堂,位于今梁平金带街道万竹山,其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其在中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具有显著地位,寺院占地约七万多平方米,目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粮油票:
1、1988年梁平县购粮券 500、1、5、10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万州桥,为同治九年,邑人捐资修建,其横跨苎溪河,为石砌拱桥,长40米、高19米、宽9米。
桥下有一七、八米见方的巨石,名印盒石。
1970年5月29日,苎溪河山洪暴发,万州桥被冲毁。粮油票:
1、1975年万县市购粮券 20斤
2、1986年万县市粮食局油票 0-12
注意:月份票,有不同的颜色(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万州西山钟楼,位于万州西山公园之内,由建筑师董炳衡设计,武汉营造厂修建,建成于1930年,共12层,高50.2米,雄伟壮观,建成至今一直被认作是万州的标志性建筑物。
西山钟楼是中外结合的建筑,造型精美,与上海海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楼顶双层盔顶,呈八角型,底层为厅,有螺旋形铁梯直上楼顶。楼四层上四周装有巨型时钟,其声音洪亮,响彻全城。粮油票:
1、1975年万县市购粮券 10斤
2、1984年万县粮食局油票 0-12号
注:月份票,有不同颜色版
3、1991年万县市粮食局菜油票 1-12月
注:月份票,有不同颜色版
4、1992年万县定量口粮计划供应券(细粮) 500克、1、2.5、5、10千克
注:月份票,6-12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万县地区地委大楼,位于今重庆市万州区和平广场南侧,大楼始建于1960年,占地10500平方米,是当时万县地区标注性的建筑。后来一度也叫“东方红影剧院”,如今更名为“万州大会堂”。
粮油票:
1、1975年万县市购粮券 5斤
2、1989年万县市粮食局油票 1-12月
注意:月份票,有不同的颜色(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万州流杯池,位于万州高笋塘。因北宋黄庭坚曾在此宴饮并书写了传世名作“西山碑”而闻名天下,是万州的一大人文胜景,也是万州古八景之一。此池凿于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又称“曲池”,亦称“曲水流觞”。文人墨客围在池边,将斟满酒的杯从泉头放下浮于池中,任其漂流,酒杯停于谁的面前,谁即赋词饮酒。
流杯池边为西山碑,亦称《西山题记》石刻,碑高1米,宽2.6米,以天然山石一块刻成,碑文共173字,字体行书,字径10厘米左右,系黄庭坚挥毫撰写。后来碑外盖有一座碑亭,即粮票图上楼阁状建筑。粮油票:
1、1975年万县市购粮券 2斤
2、1988年万县市购粮券 1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峡,又名大峡,长江三峡中的第二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
巫峡绮丽幽深,以俊秀著称天下。它峡长谷深,奇峰突兀,层峦叠嶂,云腾雾绕,江流曲折,百转千回。峡江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各具特色。巫峡南北两岸巫山十二峰极为壮观,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为峭丽。古往今来的游人没有不被这里的迷人景色所吸引、陶醉的。粮油票:
1、1980年巫山县购粮券 1斤、5斤
2、1988年巫山县购粮券 半、1、5、10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忠县石宝寨,位于忠县境内长江北岸的石宝镇,距县城29公里。石宝寨始建于明中晚期,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塔楼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全系原木穿斗结构。
寨楼原9层,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共12层,高56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粮油票:
1、1980年忠县购粮券 1、5斤
2、1988年忠县购粮券 1、5、10千克
3、1990年万县市粮食局油票 1-12月
注:月份票,有不同的颜色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白帝城位于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西端入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传说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
与白帝城有关最有名的历史故事就是白帝城托孤,但这个历史事件实际发生在白帝城边。
章武二年(222年)8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兵退夔门之外。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重庆奉节县的夔州城)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如今,白帝城内有白帝庙等历史古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粮油票:
1、1980年奉节县购粮券 1、5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夔门,又名瞿塘关,位于三峡奉节县瞿塘峡夔门山麓,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也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水势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粮油票:
1、1973年四川省粮票 2两
2、1980年广汉县购油卷 壹人
3、1987年万县市粮食局油票 0-12号
注:月份票,有不同的颜色
4、1992年万县市定量口粮计划供应券(粗粮) 500克、2.5、3、5千克
注:月份票,6-12月(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