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筠抽箭 (@贞筠抽箭)
71
声望
1361
帖子
50
资料浏览
7
粉丝
1
关注
贞筠抽箭 发布的帖子
-
粮油票:
1、1991年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2.5公斤
-
荆州太晖观,位于荆州西门外1公里的太晖山处,是荆州三观(玄妙观、太晖观、开元观)之一。本是明朱元璋第十二子,封于江陵的湘王朱柏的所营建的王宫。其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开始兴建。因为超过规制,在即将完工时被人告发,朱柏恐惧,将王宫改为道观,名之曰“太晖”。太晖观坐北朝南,殿宇壮伟,楼阁玲珑,金碧辉煌。
粮油票:
1、1991年荆州镇节日补助食油供应券 100克
2、1992年荆州镇节日补助食油供应券 1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州玄妙观,位于荆州古城荆州北路34号,属于荆州三观(玄妙观、开元观、太晖观)之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妙”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该观始建于唐代,后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重建。主建筑玉皇阁三重飞檐,状似塔形,屋顶有一青铜莲花座,犹如盛开的金莲,与屋顶闪烁的琉璃瓦融为一体,分外耀眼。粮油票:
1、1990年荆州镇食油分拨证 273mL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90年代时,荆州的拱辰门(大北门)和寅宾门(老东门)都有瓮城和城楼,粗看形制差不多,但是仔细看,还是有不少区别,容易分辨。
1、寅宾门(老东门)的瓮城形状要更加规整一些,而拱辰门(大北门)的瓮城形状并不规整。
2、寅宾门(老东门)的城楼,即宾阳楼,从侧面看,要更加窄高一些,而且二楼外部设有栏杆,而拱辰门(大北门)的城楼朝宗楼,从侧面看,要更加宽厚,而且二楼没有栏杆。
荆州寅宾门,俗称老东门,位于荆州古城城东,有瓮城,城上有宾阳楼。宾阳楼古楼早已损毁,现存为1986年重新修建的。粮油票:
1、1990年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2.5公斤
2、1992年荆州镇元旦、春节食油补助供应券 1公斤
3、1992年荆州镇粮管所春节麻油供应副券 壹份(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州城有6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原都有一座城楼,由于战乱以及时代变迁,解放后只剩拱极门(大北门)上有一座城楼(朝宗楼)了。直到1986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才在寅宾门(老东门)上重建了宾阳楼,因此出现在80年代初荆州粮票上有城楼的城门一定是拱极门(大北门)无疑了。
拱极门位于荆州古城城北,俗称大北门,拱极门坐南朝北,外设箭楼城台和瓮城,城台两侧设台阶和马道。城楼名“朝宗楼”,取江汉朝宗之意。清道光十八年重建,大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一层设外廊,二层设内廊。朝宗楼古朴端庄,气势雄伟,是荆州城墙上现存唯一的清代古城楼。
粮票图上还能很明显的看到一个铁塔状的建筑,就是荆州广播电视塔了,它位于荆州古城内荆州东路和民生巷交界的附近,它是荆州古城的制高点,但是却显得与古城的风格不太协调。近年,荆州已在沙市重建铁塔,预计2021年底完工。粮油票:
1、1983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1、20斤
2、1984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10、20斤
3、1985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1、20斤
4、1986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1斤
5、1987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1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金凤腾飞,是荆州城的城标,雕塑坐落于荆州古城东门外的金凤广场之上,1989年5月1日落成,占地2500平方米,通高12.5米,基座用红色大理石镶嵌。
它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楚先民尊凤崇火的思想,以凤为图腾,把凤视为至善至美的象征。既突出了江陵荆楚文化的历史渊源,又反映了江陵腾飞振兴中华的进取精神。“金凤腾飞”城标雕塑由著名雕塑家江良田副教授设计,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审定并题字。粮油票:
1、1990年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500克
2、1991年荆州镇食油分拨证 273mL
3、1992年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50、100克
4、1992年荆州镇食油分拨证 273mL
5、1993年荆州镇食油分拨证 25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中路166号,其主楼修建于1985年,1986年6月开放,对外展出。当时的名称是荆州地区博物馆,1994年12月,荆沙合并,博物馆更名为荆沙市荆州博物馆。1997年,又更名为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
粮油票:
1、1988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10公斤
2、1989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10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当时江陵县县城位于荆州镇(今荆州城区荆州中路80号),而不是现在的郝穴镇,粮票图为老的江陵县政府大门,现在为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政府。
粮油票:
1、1988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500克
2、1989年江陵县荆州镇粮食分拨证 5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江陵仙鹤楼,位于江陵郝穴镇西湖边上。郝穴镇与仙鹤渊源颇深,自古就有鹤穴、鹤渚之称,为了彰显之,80年代初,建造了这座仙鹤楼,其坐北朝南,平面为六角型,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四重飞檐,内设旋转楼梯。底层有六根立柱,且有回廊,三楼窗楣上悬挂“仙鹤楼”门匾,宝顶上有一只展翅腾飞的仙鹤,为江陵城区标志性景观。
粮油票:1、1986年江陵郝穴粮食分拨证 半、2、5、10公斤
注:此票四个面额各有三种套色,虽然年号均为1986年,但从背面的说明可知实际是不同年份发行的。有以下几种(点击名称可进入观赏)
1987年03月到期
1988年03月到期
1989年03月到期2、1986年江陵郝穴食油分拨证 壹份 或 200克 或250克
注:此票年号相同,但是发行时间实际不一样(背面说明可知),其中87年03月、88年03月到期的面额为壹份,89年03月、91年03月到期的面额为200克,92年03月、93年03月到期的面额为250克。也可点击以下观赏:
1987年03月到期
1988年03月到期
1989年03月到期
1991年03月到期
1992年03月到期
1993年03月到期3、1989年江陵郝穴粮食分拨证 半、2、5、10公斤
注:此票四个面额各有四种套色,虽然年号均为1989年,但从背面的说明可知实际是不同年份发行的。有以下几种(点击名称可进入观赏)
1990年03月到期
1991年03月到期
1992年03月到期
1993年03月到期(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门东山宝塔,亦称为东宝塔,据说是隋代高僧,天台祖师智顗所建,是目前荆门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其位于荆门城区东宝山上,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七层四面八角,隔面设窗,攒尖式塔顶。
粮油票:
1、1981年荆门市市内通用粮券 27斤
注:主图是白云楼,右上角配图为东山宝塔。
2、1981年荆门市市内通用油券 2两
注:主图是荆门大桥,右上角配图为东山宝塔。
3、1983年荆门市市内购粮券 5斤
4、1991年荆门市市内购粮券 5、10公斤
注:10公斤的主图是荆门铁路桥,配图为东山宝塔。(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门铁路桥,是焦柳铁路上的一座重要的桥梁,1970年建成通车,这座桥的建成,标志着当时的荆门成为了在湖北省仅次于武汉、襄阳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是荆门交通史上的重要成就,因为邻近荆门文化宫,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之为文化宫桥。
票图可看到荆门东山宝塔,这座塔在荆门粮票中出现频率较高,将另做解释说明。粮油票:
1、1981年荆门市市内通用粮券 1斤
2、1991年荆门市市内购粮券 10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门白云楼,坐落在荆门城区青龙山西麓,白云大道东侧的白云观之内,是为了纪念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而修建的,现存白云楼为清代建筑。
白云观饱经沧桑,解放后建筑多已不存,但是白云楼保存尚好,196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我们看到粮票图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楼。直到1995年,才开始对白云观的建筑群进行修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白云观的建筑要比粮票图多很多。粮油票:
1、1981年荆门市市内通用粮券 27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门魁星阁,位于原荆门文庙东侧,今南门附近中天街、工商街交汇处,其始建于清朝初年,石木结构,造型为青石板台上筑三层楼阁。聚台、楼、阁于一体,别具一格。
注意:粮票图是从侧后方看此魁星阁的。粮油票:
1、1981年荆门市市内通用粮券 5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门大桥,也称为荆门桥,因为是当时荆门县城最大的桥梁,因此也被称为荆门大桥。其位于今白云大道上,横跨竹皮河,建成于1973年4月,长约50米,宽15.2米。因为与交通发展情况不匹配。近些年,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粮油票:
1、1981年荆门市市内通用油券 2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门来龙桥,位于荆门古城的西成门与文明湖之间的竹皮河源头上。
此桥始为南宋时期荆门知军陆九渊筑荆门古城时一并所修,取名西桥。后随时代变迁,逐渐破烂不堪。清乾隆年间荆门知州舒成龙再次修建此桥后,定名为来龙桥。
来龙桥后面亭阁似的建筑为龙泉书院内的建筑,龙泉书院现位于龙泉中学之内,为清乾隆年间知州舒成龙所建,有育德堂、洗心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群乐斋、寄畅轩、会心轩等建筑。粮油票:
1、1981年荆门市市内通用油券 1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门腾飞于顷刻之间”雕塑,原位于荆门文化宫前的转盘之内,其也是荆门市的市标,修建于1988年,是当时荆门市最具影响力的雕塑。
粮票图后面的建筑为荆门市文化宫,也称荆门市工人文化宫,始建于80年代初,是当时荆门市的地标建筑。粮油票:
1、1991年荆门市市内购粮券 25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岚光阁位于湖北省荆门市象山风景区象山之巅,高21米,三层,及顶可以览荆门古城全景。
清代后期,象山之巅曾有望云楼,后毁。1983年荆门升为省辖市后经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望云楼处重修楼阁,工程于1986年4月动工,1987年3月建成,更名称为“岚光阁”。粮油票:
1、1991年荆门市市内购粮券 500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赤壁市当时叫蒲圻市,陆水一桥也叫大桥或者蒲圻大桥,横跨陆水河,连接沿河大道与河北大道,全长203.6米,为空腹式悬链双曲拱桥。正桥五孔,跨径35米,每孔主拱设置4个小孔,每个小孔净跨3米,桥面净宽七米,1968年3月建成通车。1994年对该桥进行加宽改造。
峨石宝塔,位于赤壁宝塔山之上,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塔身全以青石砌成,七层六角,高17米,底层置门,以上各层设窗,层檐舒展,叠角飞翘。粮油票:
1、1988年蒲圻市购粮券 50、100、250、500、2500克、5、25公斤
2、1988年蒲圻市农村粮食供应票(统销价) 1、3、5、10、30、50斤
注:此票只有塔
3、1988年蒲圻市购油券 100、250克、1公斤
注:此票只有塔
4、1988年蒲圻市补助油券 250克、1公斤
注:此票只有塔
5、1989年蒲圻市农村粮食供应票(统销价) 1、5、10斤
注:此票只有塔
6、1992年蒲圻市购粮券 500克
注:2种版,底色不同(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纪念馆,位于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由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墓地、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等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整座纪念馆为仿明式建筑群,气势恢弘,错落有致。
注:粮票图应该是纪念馆早期的样子。粮油票:
1、蕲州镇粮食供应券(半成品) 无面额
2、1990年蕲州镇食油供应券 25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州春秋阁,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中山公园境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来是西郊金龙寺前的一座戏楼,1931年迁此改建。阁内供奉关羽拜读《春秋》塑像,故名春秋阁。
传说关羽夜读春秋,因此各地关羽纪念建筑大多都建有春秋阁或者关于读《春秋》的塑像。粮油票:
1、1992年沙市市地方粮券 5公斤
注:月份票(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州万寿宝塔,位于荆江大堤象鼻矶上,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动工,嘉靖三十年建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为当年袭爵于江陵的辽王朱宪㸅遵其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祀寿而建,其后,间有修葺。此塔为楼阁式塔,砖石结构,八角七级,高40余米,下设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顶施葫芦形铜鎏金塔刹,内藏毛太妃手抄《金刚经》。粮油票:
1、1992年沙市市地方粮券 1.5公斤
注:月份票(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沙市沙石,位于原沙市便河边(今江津湖),老沙市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沙市的象征。
关于此沙石的来历,说法不一,说来自邓家花园的说法较为可信。建中山公园时,邓氏家族将包括沙石在内的一些物品捐赠出去,成为景观。
粮油票:
1、1975年沙市市工种粮券 1、5斤
2、1989年沙市市地方粮票 5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谢谢发图欣赏,此票我以前高价收集到,非常精美。首先有精美的人物图,其次,因为是农村周转、统销票,所以是相对不好保留下来的大面额,第三,这个票的版式对后面的江苏市县票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之后有不少江苏市县票和此票版式类似。
也可点击此进入观赏
1970年扬州市农村周转购粮券
1970年扬州市农村统销购粮券 -
武汉二面粉厂,前身是创建于1915年的汉口楚裕面粉厂,1923年更名为胜新面粉厂,1955年10月17日,批准公私合营,名“公私合营汉口胜新面粉厂”,1966年更名为武汉二面粉厂。
粮油票:
1、1990年武汉市地方粮票 50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沙市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红门路55号,是荆州市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1959年,原沙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纪念在各个革命时期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修建陵园。陵园以古豫章台为中心,轴线对称总体布局,主干道长约300米,两旁雪松婷立。
纪念碑建于1985年,高为36米,象征解放36周年,塔身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筒壁结构。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导致它出现倾斜和沉降,后拆除重建。粮油票:
1、1992年沙市市地方粮券 0.5公斤
注:月份票(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沙市商场,位于沙市(今荆州沙市区)汉江路、北京路交汇口(今安良百货所在地),开业于1984年9月28日,是沙市第一座综合性大型商业大楼,是当时沙市最热闹、高级的商场,也是当时的时尚标杆。
粮油票:
1、1991年沙市市粮食专供券 25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沙市洪垸小区,紧邻今沙市区政府,其始建于1982年,是荆州早的全国安居示范工程试点共有产权示范小区,1984年获国家住建部表彰,当时就有现代小区的特点了,小区雕塑也很有特色,三个环象征三口之家在文明、安宁、整洁、社区环境中共享健康、和谐、园满。
粮油票:
1、1991年沙市市粮食专供券 100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荆江分洪纪念碑亭,位于荆州城区荆江大堤之上。
为了根治长江水患,1952年,在汛期到来之前,调集了30万军民,仅用75天时间,就完成了大型水利设施荆江分洪一期工程。此后建立了此组碑亭。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碑体为一塔形花岗岩建筑,下层西壁浮雕是工程建设兴建时的动人画面,中层四面镌刻有题词、碑文。南面是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北面是周恩来同志的的题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东面是邓子恢同志的古言颂词,西面是李先念、唐天际同志撰写的纪念碑文。纪念碑两侧,各有亭阁一座,亭上朱栏碧瓦,分外耀眼。亭阁内各立大理石碑块,上面镌刻有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928位英模的名字。
粮油票:1、1975年沙市市工种粮券 10、20斤
2、1988年公安县内购粮券 500克、2.5、5、10公斤
3、1989年沙市市地方粮票 10公斤(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十堰工人文化宫,位于十堰市茅箭区公园路2号,最早建于1976年,但是后来因为经费等原因停了宫,直到1982年,重新复工,至1984年1月1日落成开放。整座建筑高大雄伟,又有仿古和民族的风格,是当时十堰的地标建筑。
粮油票:
1、1989年十堰市地方粮票 5公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石首绣林亭,现在位于石首市绣林山上。
传说三国时,刘备从东吴招亲回荆州,孔明率众将士迎接,在山上挂锦结绣,设宴欢庆,后人为纪念其历史意义,在山上修筑亭寺,取名“绣林亭”。宋代黄庭坚曾为此亭题写匾额。
此亭原位于东岳山麓,解放后开山取石,山被削平,此亭也被毁,1989年重建此亭于绣林山上。粮油票:
1、1989年石首市通用粮票 50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因为边上有石首老的电影院,所以当地人一般称之为影院大转盘。
位置大概在今天石首市建设路和中山街交界的地方,当时附近还有百货公司、邮电大楼等,是当时石首最繁华的地方。
粮油票:
1、1989年石首市通用粮票 100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随州㵐水一桥,位于随州城偏西,横跨㵐水河,连通解放路。这座桥是随州(当时叫随县)最老的一座大桥,始建于1967年,因为缺资金、技术、物资,直到1969年才竣工通车。因为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2016年11月22日,大桥被爆破。之后重新修建了新桥。
注:1975年前,随州还有一座涢水大桥,形制类似,但是大桥的导流孔数量不同,因此可以断定此桥为㵐水一桥。粮油票:
1、1975年随县城关工差专用粮券 1、5、10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天门市粮食局第一食品厂,位于原竟陵镇西湖街6号,成立于80年代后期,当时的陆羽牌很受欢迎。(暂未找到合适的对比图)
粮油票:
1、1992年天门市非农业粮食供应卡 500克、1、2.5、5、10千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黄冈东坡赤壁,亦称黄州赤壁、文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西边临江处,这一带江岸呈赤色。
北宋政治家、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共四年四个月,因此苏轼也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期间,是苏轼一个人生境界的升华期,也是文学创作的闪光期,有很多佳作问世,其中不少都与赤壁有关,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由于历史上长江多次改道,现在东坡赤壁已经无法看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但是有许多古迹、纪念建筑,可供游人怀古。这里的建筑南宋末毁于兵火,元、明、清都有毁修,现有二赋堂,栖霞楼、挹爽楼,剪刀峰,留仙阁,坡仙亭,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喜雨亭等建筑。粮油票:
1、1989年黄州粮食供应券(非农代粮证) 1、5、10、30、50斤
注:此票无塔图
2、1989年团风镇粮食供应券 1、5、30、50斤
注:季度票
3、1990年团风镇粮食供应券(90年3月底止) 1、5、30、50斤
4、1990-91年非农业供应券(粮) 1、5、30、50斤
注:此票为半年票
5、1991年团风镇非农业供应券(面粉91年3月底止) 1、5、10、50斤
6、1991年团风镇非农业供应券(粮) 半、2公斤半、15、25公斤
注:季度票
7、1991年团风镇非农业供应券(面粉) 半、2公斤半、15公斤
注:季度票
8、 1992年团风镇非农业供应券(粮) 半、2公斤半、15、25公斤
注:季度票,只有第1季度
9、1992年团风镇非农业供应券(面粉) 半、2公斤半、15公斤
注:季度票,只有第1季度
10、1995年黄州市粮食局定供粮券 2公斤半、5、10、50、100、500公斤
注:此票无塔图
11、1996年黄州市粮食局定供粮券 10公斤
注:此票无塔图(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其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其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因民房大火引燃,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重建于1981年,至1985年落成(非原址重建,因修长江大桥占用了古黄鹤楼遗址,重建选址于蛇山)。
胜像宝塔,现位于武汉市蛇山西部,为佛教密宗喇嘛塔,1343年由元代威顺王建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迁至如今位置,待80年代重建黄鹤楼后,又与之相聚。现此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1-清代黄鹤楼和胜像宝塔老照片(约拍摄于1880年)
图2-黄鹤楼图3-胜像宝塔
图4-黄鹤楼与武汉长江大桥
图5-黄鹤楼与胜像宝塔
粮油票:
1、1976年湖北省粮票 1两
注:此时黄鹤楼早已毁,新楼未建,此票中的黄鹤楼是参考了清代的老照片(同治楼)的形象(如图1)
2、1989年武汉市地方粮票 10公斤
注:看不到塔
3、1989年武汉市汉南区机关粮站饮食专用粮票 100斤
注:看不到塔
4、1990年湖北省粮票 500克
注:看不到塔
5、1990年武汉市地方粮票 10公斤
注:看不到塔
6、1992年应城市粮食局城镇居民购粮券 15千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武汉龟山电视塔,坐落于武汉市汉阳龟山之巅、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是武汉著名的城市地标,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广播电视发射塔,该塔于1981年12月16日破土动工,1986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12月正式对外开放旅游,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塔名。 塔高221.2米,建成之时,是我国最高的电视塔。
粮油票:
1、1989年武汉市地方粮票 500克
2、1990年武汉市地方粮票 500克(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武汉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10号龟山脚下,是为了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其始建于北宋时期,重修于清嘉庆初年,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美誉,与黄鹤楼、晴川阁并成为武汉三大名胜。粮油票:
1、1989年武汉市地方粮票 50克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
-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大楼,位于武汉市解放大道1237号。武汉市解放一周后,在1949年5月23日,武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随后,其改名为中南人民广播电台 。1953年5月1日,中南人民广播电台改名为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粮油票:
1、1977年武汉市食品饮食专用粮票 半、1、2两
(点击蓝色部分可进入图库欣赏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