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孝感市粮油券初探
#1218-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荆楚大地,人杰地灵。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湖北粮票的文章,但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当然这并不是没有什么可写的,恰恰相反,湖北各地粮油票非常的多,风格各异,令人着迷。就是因为多,所以不知应该写一些什么,思来想去,既然不能概括性的写出什么,那么不如从细微处入手,哪怕只能讲清楚一个票,这篇短文也是有意义的。
今天我介绍的是1988年孝感市XX购粮券、购油券。
孝感地区,自古孝文化盛行,此地的得名,也与这里的“孝文化”有关。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这里“孝子昌盛”,遂置“孝昌县”。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中的“昌”字犯了其祖名讳(其祖是唐朝代北节度使沙陀人朱邪赤心,因功被赐名李国昌),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孝感之名由此始。1988年孝感市XX购粮券一共5个面额,分别为半、2.5、5、10、15公斤,购油券一共3个面额,为50、200、500克,XX为地名。这是孝感市第二套公斤制粮票(87版为第一套),87版只能在城区使用,而88版通过加印不同的市镇名,可以在全市的市镇中使用。
我选择介绍此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此票的图案非常有地方特色,第二,此票加印的地名很多也很有意思。
我们先来看图案。半公斤的图案是荷花,大有深意。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古人称荷花为花中君子,周敦颐《爱莲说》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孝感自古就有种栽植莲藕的传统,1987年10月26日,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荷花作为孝感市的市花。因此把荷花作为88版孝感粮票的开始的面额的图案,最恰当不过了。
2.5公斤的图案是孝感八一大桥。其位于孝感市南部孝武大道上,横跨府澴河,也是107国道上的桥梁,最早建成于1960年,1985年2月进行了重建,至1987年5月建成竣工,近年又进行了改造重建,2020年底全线通车。粮票图是1987年5月刚竣工时的样貌。
而5、10、15公斤的图案都来自孝感董永公园。5公斤的图案是孝感董永公园鸳鸯楼。孝感董永公园,位于孝感槐荫大道东段,建成于1984年,占地5公顷,是以汉代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相配结成百日姻缘为背景,融合了孝感境内的相关传说的主题公园。
鸳鸯楼是一组在池水边的楼榭建筑群,有曲桥和岸上相通,有一对双亭,象征着董永和七姐相爱,还有一个亭子延伸入水,象征着他们的孩子。10公斤的图案是孝感董永公园理丝桥。理丝桥的桥体为拱桥,栏杆为仿枯木,相传董永和七姐在理丝桥下借滚子河水,浣绢洗丝,使用天梭,一夜织成十匹锦绢,赎回卖身契。
15公斤的图案是孝感董永公园董永祠。位于公园的中部,祠堂中陈列了董永的生平、文物、族谱、碑帖、名人字画等。
购油券50克的图案也是孝感公园董永祠,200克的图案是也是孝感董永公园理丝桥,500克的图案也是孝感八一大桥,只是取景角度和购粮券略有不同。
介绍完此套粮油券的图案,我们不妨再讨论一下此套票加印的地名到底有多少种。当时的孝感市,其实是孝感地区下辖的县级孝感市,也就是现在地级孝感市的孝南区和孝昌县。1987年9月,孝感市进行了撤区建乡的区划改革,保留和新成立了一些镇,从现在看到的粮油票的实物可以看出,88版孝感粮油券的加印都是市镇名。因此,理论上此票的加印有城区、新铺、西河、杨店、肖港、陡岗、毛陈、三汊、祝站、花园、卫店、王店、小河、周巷、丰山、邹岗、白沙共17种,也就是说,88版孝感市粮油票的大全套共136枚。
这些市镇有些很有历史,比如花园镇,自古就是楚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年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就成立于花园镇。再比如古代被称为桃花驿的杨店镇,现在的杨店水蜜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收集粮票的同时,了解、学习和感受各地文化风情,我想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