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粮票赏析

#1199
话题创建于 · 1 帖子 · 4 浏览
  • 云南大理粮票赏析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提到大理,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就是“风花雪月”这样的自然美景,然而,大理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如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大理古城、喜洲民居等这样的历史人文景观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感受。


    undefined

    图1.元世祖平云南碑(笔者拍摄)


    我对大理的深入了解,还是从中学课本里的一首叙事诗开始的。杜甫的《兵车行》,讲述了天宝年间,唐朝和南诏的战争。“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样的描述触人心扉,至今大理城区天宝公园内的万人冢(天宝战士冢),仍在静静地诉说着这段历史。

    南诏是以今大理为中心(当时叫太和城、羊苴咩城),强盛一时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公元902年,南诏因为权臣乱政而灭亡。之后,这里政权更迭频繁,至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三十七蛮部,建立了大理国,大理之名由此始。

    undefined

    图2.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笔者拍摄)

    undefined

    图3.大理的象征——大鹏金翅鸟(笔者拍摄)


    1950年2月1日,大理专署成立,下辖下关市。1956年11月22日,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为其首府。

    1958年,撤销下关市及大理、凤仪、漾濞3县,合并设立大理市。


    undefined

    undefined

    图4.1959年云南省地方粮票、料票(大理)


    1959年云南省发行了省级粮、料票,有不加印地名的,可全省通用,有加印地区名的,还有同时加印地区、县名的,以便加强粮食控制、限制流动范围。当时大理州下辖1市4县1自治县,分别是大理市、永平县、祥云县、剑川县、鹤庆县和巍山回族彝族自治县。大理州的各种加印,整体质量相对不错,但是可惜的是,现在能见到的品种,真是很少。

     1961年,撤销大理市,恢复下关市等。

    undefined

    图5. 1972年云南省下关市工种粮票


    1972年,下关市开始学习旅大粮食管理经验,随即发行了工种粮票,此票全称为1972年云南省下关市粮食局工种差额补助粮票,全套面额三种,即1斤、3斤、5斤。此票总计印制了246万公斤(面额),起初只在下关市使用,后来经批准,调出29万公斤(面额),在全大理州10县相关厂矿单位内使用。

    1983年1月起,开始停止使用工种粮票,改用云南省地方粮票,至1984年1月(一说4月),已基本收回流通的工种粮票,随即进行了销毁。因而此票如今很难收集。

    1983年10月,撤销下关市、大理县,合并设立大理市(县级)。


    undefined

    图6.1989年大理市粮油购销公司面食票


    大理市粮食局粮油购销公司的前身是第一直属库和市区粮管所,1988年8月,撤销上述两个单位,合并成立了粮油购销公司。至1989年,其辖13个门市部,负责下关地区11万非农人口的供应和军供任务,此外还有下关地区菜农供应、农村回供以及开展粮食议购议销、多种经营等重要任务。1989年粮食总经营量超过8660万公斤。


    undefined

    图7.1990年大理市米制品票

    undefined

    图8.1990年大理市面制品票



    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稳定市场物价,方便城镇居民生活, 1989年10月13日(一说1989年11月11日),经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准,大理市印制了1990年大理市米制品票、面制品票,此票于1990年1月1日起使用。发行量为:米制品票50克——52万张,100克——52万张,500克——52万张,1500克——52万张,面制品票50克——51万张,100克——49.55万张,500克——50万张,1500克——50万张。从现在收集到的情况看,此票有不少未曾使用过,粮票就停止使用了。


    undefined

    图9.崇圣寺三塔(笔者拍摄)


    此票图案只有1500克最为明显,是崇圣寺三塔,50克的图案可能是大理州体育馆,而100、500克的图案应该都是洱海边上,但是具体是哪里,还有待研究。

    此票仅限于国营、供销社、粮店、糕点和饮食业使用,上述部门可凭借收回的票,到指定的粮食部门购买同品种平价粮。

登录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