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县粮油票赏析
#1193-
孟县粮油票赏析
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乡,解放后归新乡地区管辖,1986年1月,新乡地区撤销,归属焦作市辖属。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孟县,成立孟州市(县级市)。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本文拟对孟县解放后发行的粮油票做一简要介绍。
为了方便政府工作人员和少数县内人口外出就餐,1954年10月底,孟县发行了1954版孟县人民政府粮食局干部用饭购粮票,面额有2种,一种是7两,为顿餐使用,还有一种是1斤5两(相当于21两),为日餐(3顿饭)使用。当时规定使用期为一年,一年后可以兑换新的,但是因为1955年底河南省发行了河南省流动粮票,孟县人民政府粮食局干部用饭购粮票好像就不再使用了。
据记载,1961-1963年间,孟县粮食局曾印制了县内使用的流动油票,专供干部下乡在社员家用餐使用,面额有2钱、6钱、1两三种。可惜此票笔者一直未见,具体品种还有待研究。图1. 1966版孟县流动油票
1966年6月1日,孟县发行了1966版孟县流动油票,面额为2种,一种是顿餐,一种是1钱6毫(日餐)。此票只限干部下乡在社员家里吃饭使用,而凡是公社干部来县里或者县直干部下公社帮助工作,在机关吃饭者,一律不发、付此油票。干部下乡领取此油票时,要扣除相应定量。社员(群众)收到此票后,再去粮店购买相应的食油。
因为当时河南大部分的市县并没有发行流动油票,对于外地来孟县的下乡干部食油供应问题不易解决,而且本地的下乡干部和群众也觉得油票使用不便,1967年5月5日起,孟县粮食局下发通知,自5月10日起,此油票不再发放,干部和群众手中留存的油票需在5月31日前上交或去粮店购买食油,逾期作废。所以此票满打满算,刚好使用了一年。
此票印制精美,第一眼的感觉有点类似于1966版河南省流动粮票,应该是大厂设计和印制的。另外此票的图案也很有特点,左侧的图案为“干部下乡参加劳动”图,截取了第三套人民币一角的图案的一部分,也是目前所有粮油票中,最接近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图案的票。图2. 1985版孟县粮食局粗粮券
1985版孟县粮食局粗粮票,全套6枚,面额为1两、5两、1斤、2斤、5斤、10斤。关于此票发行的资料我没有找到。但是我找到了一些线索,可供参考和思考。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食生产迅速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据记载,1979年之后,孟县的细粮供应比例快速提高,由原来的35%提高至60%,而在粗粮指标内还有一部分比例可调供细粮,即每人每月可以凭借粗粮票购买若干数量的细粮。
另外,据记载,1985年开始,孟县大面积推广玉米杂交种,使玉米单产得到的大幅的提高,全县单产达到了1000斤以上。
基于以上两条记载,我考虑1985版孟县粮食局粗粮票,可能是为了细粮调供,即发给粗粮票的部分指标,群众可以选择购买粗粮,也可以选择规定的细粮调供的品种。也有可能是在玉米丰产的背景下,配售一部分粗粮。这两种推测供大家参考,希望以后能见到更直接的资料文件。
孟县粮食局挂面厂,位于河阳大街中段北侧,1985年,该厂上了班产5吨的挂面生产线一条,有可能为了改善孟县群众生活,也有可能是因为产品滞销,当年,发行过1985版孟县粮食局挂面厂面条票,目前仅见5斤一种面额。该厂后来更名为孟县粮食局食品厂,1999年3月20日,因经营困难倒闭。图3. 孟县城关粮店粗粮卷
孟县城关粮店,原址位于韩愈大街、新后街、农坛路交界附近,1958年成立,1999年7月,因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私营粮食购销市场形成,城镇粮店撤销。风光了一个时代的粮店,也会因为跟不上潮流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至少还有一张票,能让我们想起它曾经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