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79、81版粮票欣赏

#1178
话题创建于 · 1 帖子 · 5 浏览
  • 古蔺县79、81版粮票欣赏


    古蔺,位于四川省南部,泸州市管辖,其三面被贵州省包围。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历史上一段往事有关。

    明初曾在现在叙永、古蔺一带设立永宁卫,清初在这里设立了永宁县,归贵州省威宁府管辖。而现在的贵州遵义,古代又叫播州,唐末,从中原来的杨氏家族到这里抵御南诏,之后定居在此,成为土司,世袭罔替,盘踞了700多年。最后一任土司杨应龙,由于不断叛乱,明万历皇帝终于下定决心铲除杨氏土司,这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平播之役。这次征伐消耗了明朝大量的国力,也让中央王朝感受到了地方势力的威胁,因此在讨平叛乱之后,明朝将遵义进行了分割,包括遵义、绥阳、桐梓、仁怀等最富庶的地方,划归了四川,而把湄潭、余庆等地划归了贵州。这一划分,至清初基本没有变化。


    undefined

    图1. 位于遵义的海龙屯飞虎关  笔者拍摄
    本为南宋末播州杨氏为了抗击蒙元所建,却成为明杨应龙最后的据点


    清雍正时期,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发现贵州和四川的边界犬牙交错,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于是上书,请求把遵义重新划归贵州省。当时因为属于贵州的永宁县(今叙永古蔺一带)离府治威宁府十分远,管理不便。于是雍正决定,将遵义和永宁的归属互换,即遵义划归贵州,而永宁划归四川。因为当时遵义富庶,永宁落后,这一行政命令,让四川人都觉得吃亏了。所以在今叙永、古蔺、遵义一带,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四川人生得憨,遵义调龙安”。(注:因为到了清乾隆时期,有龙安营驻防永宁,所以当地人一般就叫这里龙安或龙安城了。实际上,并不是四川人憨,而是遇到了雍正这样的强势皇帝,地方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清末宣统年间,永宁县更名为古蔺县。古蔺以县的名字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之上。解放后,古蔺发行过不少品种的粮票,但是因为古蔺这个地方比较偏远,所以古蔺县的粮票并不好收集。古蔺县的粮票,不像清朝把永宁调换给四川时,那样不受待见,反而成为了现在川粮收藏者喜爱的品种。今天我发出古蔺县79、81版粮票供大家欣赏。

    undefined

    undefined

    图2. 1979版古蔺县大米票、杂粮票



    1979版古蔺县粮票共9张一套,其中大米票1斤、2斤、5斤、10斤、20斤,杂粮票1斤、2斤、5斤、10斤。


    undefined

    undefined


    图3. 1981版古蔺县大米票、杂粮票



    1981版古蔺县粮票和79版图案相同,全套多少枚没有定论。目前见到的品种有大米票1斤、10斤、20斤,杂粮票2两、1斤、2斤、5斤、10斤共8种。之所以不好判断81版全套的枚数,主要是因为81版是在79版基础上增印的,根据需求补充一些品种和新增一些面额,在没有资料佐证的情况下,就不好下定论了。这种情况在川票中,也不是个例,所以还需各位朋友一起努力。


登录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