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县71版粮票欣赏
宜兴,历史悠久,古称荆邑、荆溪、阳羡、义兴。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赵光义讳,改名为宜兴。宜兴土地肥沃、气候温润、河网密布、山岭绵延,宜林宜粮宜茶宜渔,是鱼米之乡。解放后,宜兴县先后隶苏南行政公署(1949年4-6月)、常州专区(1949年6月-1953年1月)、苏州专区(1953年1月-1956年2月)、镇江专区、地区(1956年2月-1983年),直到1983年才划归无锡市代管。
其实在60年代,宜兴县发行了品种众多的粮、油、料票,可考的就有宜兴县粮食定量转移单、宜兴县定量购粮券、宜兴县购油券、宜兴县侨汇专用粮票、宜兴县侨汇专用油票、宜兴县农村粮食购粮券(原粮)、宜兴县周转购粮券、宜兴县生猪奖售饲料粮票、宜兴县粮食局饼干票、宜兴县粮食局糕点票等。可是如今几乎见不到这些票,即使是资深藏家,恐怕手上的品种也不多。除了年代久远、发行量不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销毁比较彻底。可以查到的记录是1971年7月20日,在宜兴县张渚造纸厂,对60年代宜兴县发行的各类粮、油、料票做了一次销毁。

文革期间,宜兴县的粮食机构多次更迭,1968年4月,成立了“宜兴县粮食局革命大联合委员会”,同年11月30日,成立了“宜兴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粮食业务组”,至1971年6月11日,成立“宜兴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目前,能比较系统的收集到的宜兴县的最早的粮票就是1971版宜兴县城镇购粮券了。此票一共6个面额,分别为1两、1斤、5斤、10斤、20斤、50斤。
有资料记载,这套票于1971年8月5日印制,于10月发行,印章为“宜兴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1974年10月15日,进行了再版,面额、年号、图案均没有变化。

1981年6月8日,宜兴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更名为宜兴县粮食局,此后,在1981年、1982年、1983年,宜兴县又陆续印发了71版宜兴县城镇购粮券,面额、年号、图案均不做调整。但是把印章由“宜兴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调整为“宜兴县粮食局”,另外,粮票上数字编号的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据记载,81、82、83年印制“粮食局版”的只有10斤、20斤、50斤三种,但是从收集到的粮票看,1斤也有“粮食局版”的。一方面,说明记载有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了一个信号,“粮食局版”的宜兴县城镇购粮券因为是补充性质的,可能并没有印制6个面额。
在71版宜兴县城镇购粮券发行的同时,也发行了71版宜兴县城镇购油券,面额有一人、三人、五人三种,1981年10月,又增加了一种1两,用于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