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搭伙证欣赏

#1169
话题创建于 · 1 帖子 · 5 浏览
  • 自贡市搭伙证欣赏


    自贡历史悠久,因盐业而繁荣。但是自贡的得名却并不久远。抗日战争时期,交通线被切断,海盐无法运入内地,这里的井盐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为了满足战时需要,国民政府决定设市。1939年8月,从当时的富顺县和荣县的产盐区划出一部分地区,取“自流井”和“贡井”的第一字,成立了自贡市。

    解放后,自贡在四川的地位一直很重要,也发行了品种众多的粮票。早期发行的食粮证明票、购粮通知单、通用粮票等,都是限期有效的。至1963年,自贡市发行了1963年自贡市搭伙券,这是自贡市发行的第一套长期有效的粮票。这些搭伙券,当时又被称为“市粮票”。含1963年自贡市搭伙券在内,自贡一共发行了8个年版的搭伙券,共计57枚,均为长期有效的。

    undefinedundefined


     1963版自贡市搭伙券,全套7枚,有1两、2两、半斤、1斤、2斤、5斤、10斤。


    undefined

    1964版自贡市搭伙券,全套1枚,仅20斤,实际是对63版的面额的补充。

    undefined

    1966版自贡市搭伙券,全套5枚,面额为1两、2两、半斤、1斤、2斤。

    undefined

    1968版自贡市搭伙券,全套5枚,面额为1两、2两、半斤、1斤、2斤。版式和66版一模一样,只是年号不同。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1971版自贡市搭伙券,开始区分供应品种,全套12枚,其中搭伙券1两、2两、半斤、1斤、2斤、5斤、10斤、20斤、50斤,粗粮搭伙券1斤、2斤、5斤。


    undefined

     1973版自贡市搭伙券,第一次出现了面票搭伙券,面额为1斤、2斤、5斤三种。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1979版自贡市搭伙券,全套16枚,其中搭伙券1两、2两、半斤、1斤、2斤、5斤、10斤,粗粮搭伙券1两、2两、1斤、2斤、5斤,面粉搭伙券1两、2两、半斤、5斤。上面我发的最后面两张图是设计样票,团花、文字的颜色和实票有所不同,这类设计样票,川内一般称作打样票。


    undefined


    undefined

    1982版自贡市搭伙券,共8个种,其中搭伙券面额为10斤,面票搭伙券的面额为1两、3两、半斤、1斤、3斤、5斤、10斤。以上票,未加面票和粗粮的搭伙券,可以购买大米及其生熟制品,面票可以购买面粉及其生熟制品,粗粮通常只能购买粗粮(据记载,当时自贡的粗粮供应主要以玉米为主)。此外,据记载,根据粮食品种供求变化,在一定时间内粗粮票可以购买面粉及其制品。


    可以发现,位为南方的自贡,大米应是主食,但却发行了不少数量的面票,这个现象很有趣。笔者查了一些资料,1971年开始,自贡的农业生产扩大了复种指数,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良种普及,因而小麦产量大幅度上升。加上当地农民喜欢吃大米,致使小麦的交售量上升,据统计,1979-1985年自贡的小麦征购量为380469吨,占了粮食总征购量的36.6%。在这期间,根据省粮食局要求,在城市配售40%-50%的面粉和玉米。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贡发行了数量较多的面票,甚至在有时候,粗粮票是可以买面粉的。这种情况在四川其它市县也有体现。

    undefined


    另外,在1988年,自贡市还印制了一套面粮票,此票已改成了公斤制,而且也不再叫做 搭伙券 ,而改称 粮票 ,但是实质上与搭伙券没有区别。由于1988年11月起,自贡市实行凭票、凭证、定点、限量的供应政策,市搭伙券的发出和收回量比较平衡,所以新印制的88版自贡市面粮票,似乎并没有发行。


登录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