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票寻源——金川县

#1160
话题创建于 · 1 帖子 · 7 浏览
  • 川票寻源——金川县


    大巴山人


    “金川县”阿坝州成立比较晚的一个县,由大金县和绰斯甲县合并而来,而这个地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涵盖的区域和范围均有差异。1776年乾隆“金川战役”结束后,朝廷把大金土司之地“一分为二”,并废除原有地名:改噶拉依(安宁镇)为崇化屯、改勒乌围(勒乌镇)为绥靖屯。这就是后来金川又改名为靖化县,“靖”、“化”这两个字的来源之处。到了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大体沿用清朝的“屯(县)”方式对金川地区(崇化、绥靖)进行管理。直到民国24年(1935年)的6月,红军长征到达安宁、第九军占领崇化屯,并建立了“崇化县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红四军占领绥靖屯并成立“绥靖县苏维埃政府”。至此终结了这里一百五十年“屯治管辖”的方式。

    1936年8月,国民党筹建新的政权机构,9月宣布“绥靖、崇化二屯合置”并在两个屯的名称中各取一字,“取安靖归化”之意,蕴含着对这一地区和平安定的希望。这件事对当地的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自此开始大致以大金川河独松沟口为界,金川有了上河、下河划分的概念。“下河”也就是一区(即崇化地区,包括现在的安宁、卡撒、曾达、马邦、马奈、独松部分);“上河”也就是二区(即绥靖地区,包括现在的河西、河东、城厢、勒乌、万林、咯尔、沙尔、庆宁、独松部分)。

    1950年解放后,仍置靖化县,1953年隶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州,更名为“大金川县”。1959年6月将大金川与绰斯甲县的观音桥、周山两区合并并命名为金川县至今。    

    了解金川县历史沿革后,再来探究发行过的票证大致有哪些时间段就容易多了。目前,见到金川最早的票证实物为:1960年印发的“金川县粮食局粮食转移通知单”,仅见1斤面额一种,该票正下方印有说明:“本票限本县内使用,并无价证券,遗失概不补发, 1960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有效。”该票单面印刷,纸质较差,看似简单,属典型六十年代困难时期的特定产物。票面印章为“大金县粮食局专用章”。如果说一枚印章承载着一段真实的过往,那么这枚“大金县粮食局”印,无疑就见证了金川县粮食局刚成立时,为票证投放而仓促为之的情形。     


    undefined

    图1. 目前见到最早的金川县粮票


    目前,金川县票证(本文指粮油票)所见实物。有 :1960年“金川县粮食转移通知单”一种,1960年“金川县拨粮证”两种,1962年“金川县拨粮证”二种(此票为两种时间段版本),1967年“金川县粮票”2种,1975年购、面、粗共20种,油票1967年数、汉字版分别各为三种,其中错版一种,1983年一种(1983年不排除还有1两、4两的可能),以上共计为35种。但愿粮友们还能不断发现和补充! 

    undefined

    图2.两种版的1967年金川县购油券与错票



    印发的1975年版“金川县购粮劵”分别为购、粗、面粉三类共计20种面额。目前,所见金川县购粮劵中,大部份票面上都加盖了一种无边框的条形印章的戳记。如:城关粮站、沙耳粮站、观音桥粮站、周山粮站、卓斯甲粮站。而其中一个所谓的“卓斯甲粮站”让我心生怀疑,“绰斯甲县”一个久违的地名为何时隔16年后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带着好奇随即查阅了《金川县粮食局志》、《金川县志》、《金川县地名录》,从这些历史沿革资料和史志中找到了一些与购粮劵相关的信息,票证上加盖"卓斯甲粮站"的名称可谓是漏洞百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说,卓斯甲粮站戳记是人为所作,为何其它地名戳记从形制、字体都几乎一致。1959年就撤销的县为何还在1975年版上再次出现呢?我简单作了一个梳理:但凡了解过“绰斯甲县”的前世,兴许就知道“绰斯甲县”在历史长河中的过往。1953年4月27日,政务院批复:建立绰斯甲县,后因条件尚未成熟,未能实施。1953年5月,建立绰斯甲行政委员会(县级),治所设在周山。1956年10月20日至28日,“绰斯甲行政委员会”更名为绰斯甲县人民委员会,治所从下寨(周山)迁往中寨(观音桥)。1959年5月27日,中共阿坝州委通知大金县委:中共四川省委5月19日批准“撤销绰斯甲县”将中寨、下寨并入阿坝州大金县,同时大金县更名为金川县,从成立到撤销共6年时间。自此,大金和绰斯甲这两个地名就逐渐成为历史,已经定格在了上世纪50年代末,怎么会有后来的“卓(绰)斯甲”地名?只有后来的周山和观音桥地名了!  


    undefined

    图3.可疑的1975版金川购粮券加盖


    最后来看一下金川县1975年的行政区划,大致为:金川镇(城关)、沙耳、周山、观音桥、安宁共五个区域。从现有的金川县购粮劵上加盖的名称看,除“安宁”没有发现外,似乎多了一个已经撤销的“卓(绰)斯甲”地名,为何没有安宁呢?再来看一下“安宁”的历史沿革变化:1936年设崇化镇,1951年更名为安宁镇,1958年改为乡,1966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乡。志书上也没有记录当时“安宁”具备粮站的级别,“安宁粮站”戳记当然就不会有了。2021年初,由金川县粮食局再次流出一批金川县1975年版购粮票,而这批粮票中没有任何加盖戳记,更加笃定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粮票上加盖地名的戳记属绰斯甲县未撤销前的遗留产物。而未撤销前的地名没有“安宁”只有“卓斯甲”戳记,显然缺乏研究基础,错把“卓斯甲粮站”加盖到了1975版粮票上,明显属张冠李戴的伎俩,才呈现出金川县75版没有“安宁粮站”戳记,而只有“卓斯甲粮站”的戳记和其它几个地名的由来。严格的讲,金川县1975版购粮券即使有加盖地名使用,但“卓斯甲粮站”的加盖戳记不言而喻,只是为了迎合收藏需要而达到多销售票证的目的罢了。 




登录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