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84年南阳地区粮油券简介及油券图案小考

#1474
话题创建于 · 2 帖子 · 23 浏览

  • 从1983年起,南阳地区开始改革粮油供应办法,在各市、县的城区取消凭粮油证供应粮油,而实行凭粮票、油票供应粮油的办法,为此发行了1983年版购粮券和1984年版购油券。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这些票有以下特点:


    1、只有南阳市的购粮券发行了50斤的面额,而南阳县没有发行购粮券和粗粮券,只发行了购油券。在此之外,各市、县都是同图同面额的,因为南阳地区有众多市县,故此票就成为了一个大的套系。


    2、南阳市购粮券、粗粮券与其它各县购粮券、粗粮券同图,但套色不同。


    3、此票只在各市、县城区使用,郊区乡镇等基层粮管所不能使用。例如内乡县只能在县中心一、二粮店购买粮油及其制品,西峡县只能在城关粮管所所辖的几个粮店供应粮油。此票因为使用范围比较小,整体来讲,发行量有限,因而有不少稀少品种,更有一些品种至今未见,目前还没有人能收集齐大全套。


    4、此套系大全套共138枚,具体品种如下表所示。


    undefined



    本文主要讨论此票的图案,1983年版购粮券的图案较好辨认,1斤的图案是南阳市人民路、新华路交叉口的街景,其中左侧钟楼为南阳邮电大楼,右侧为南阳商场,20斤的图案是南阳武侯祠和老的南阳汉画馆。

    而购粮券的其它面额有河南票比较喜欢使用的工人、农民、军人的形象,粗粮券有交通、科技等构想图。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1984年版5个面额油票的图案。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这套油票的1斤和2斤特点鲜明,较容易辨认,1斤应是黄山迎客松,2斤是华山。虽然特点鲜明,但是可以发现,票图和实际略微有差异,在写实的同时,票图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或者说票图有一定的写意。


    undefined undefined


    1两的图案,是一座密檐式佛塔,背面是群山,这座塔比较有特点,底座是圆形的,且是下粗上窄,综合分析,图上画的应该是嵩山嵩岳寺塔。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两的图案,山顶的形状很有特点,是峨眉山,具体来说,就是峨眉山金顶。


    undefined


    undefined


    而半斤的图案辨别起来较难,一时确实想不起来这个图案是哪里。


    首先,分析一下这套票的图案,有华山,有黄山,有嵩山,还有峨眉山,都是我国的名山,半斤这张图案应该也出自一座同等级的名山。同等级的名山,还有泰山、恒山、衡山、庐山、雁荡山等。


    其次,出现在1984年版的票上,说明这里是一个老牌的、很有名的风景区,在80年代就有名气,并且已开发的很成熟了,不是后来才兴起的景区。


    第三,此票图上有瀑布,有桥,有亭,还有一些植物。其中桥非常有特点,这是一座拱桥,但是桥的上部,两端是平的,是从中间才开始有拱状的,这是一种特殊形制的景观拱桥,这种形制并不多见。


    综合以上几点,范围其实并不算特别广了,通过一一比对、排除,半斤的图案应该是泰山的黑龙潭瀑布和长寿桥。


    undefined


    泰山的黑龙潭瀑布和长寿桥,位于泰山南麓西溪百丈崖。

    瀑布常年倾泻,下有潭水,口小腹大,形如瓦坛,深广数丈,传说此潭与东海相通,有龙来去自由,故名黑龙潭。百丈崖之上有桥,横跨瀑布,名长寿桥,为一拱桥,饰以朱红铁栏,1924年(一说1925年)修建,据说是当时为取悦张宗昌的夫人而建的。桥两侧有亭相对,一名云水亭,一名风雷亭,为1965年所建。


    虽然票图和实景略有区别,但是之前也提到过,这套票的图案有写意的手法在其中,无论华山、黄山,还是嵩山、峨眉山,都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因而从环境、风景、桥形等因素综合判断,半斤的图案应是泰山的黑龙潭瀑布和长寿桥无疑。

    至此,这套南阳地区的粮油票图案基本考证清楚。这套票图案非常有特点,特别是油券的图案很令人意外,设计者的思路天马行空,跳出了条条框框,为我们收藏者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和艺术品。




  • 很好!

登录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