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版爱辉县工种粮票初探

#1183
话题创建于 · 1 帖子 · 4 浏览
  • 爱辉,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河市境内,本名瑷珲,是清代最早的黑龙江将军的驻地(注:后迁往齐齐哈尔),解放后,在1956年,因为瑷珲二字生僻难认,改名为爱辉县。1993年改为爱辉区,为黑河市辖区。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一定记得这个地方——瑷珲。1858年的《瑷珲条约》,使得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瑷珲就是中俄的边境了。瑷珲紧邻黑龙江,江的对岸俄国叫布拉戈维申斯克,我国传统名称叫海兰泡。1900年,发生了海兰泡惨案,血腥的杀戮造成数千中国人死难,骸骨漂溢,蔽满江洋。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交恶以来,爱辉又成为最前线。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时段里,苏联在中国北部边界陈兵百万这一基本战略态势,始终未变。

    在这样的情形下,边境管控之严,是可以想象的,所以,能够收集齐一套1976年爱辉县工种粮票是幸运的。

    工种粮票是粮票大家族的重要成员,1970年11月,旅大市发行了第一套工种粮票,后来各地陆续推广“旅大经验”,工种粮票的发行,进入黄金期。到1978年6月,商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巩固旅大粮食管理经验》的通知,核心内容是:“工种补差粮票问题:应本着有利于加强票证管理,减少票证发行种类、数量,方便群众的原则,能用地方粮票代替的应尽量代替”从此,工种粮票的黄金期结束了,但是有些地方仍根据需要,陆续发行了一些工种粮票,直至90年代粮票彻底取消。

    黑河地区是从1975年6月23日试点“旅大经验”的,先在北安庆华厂试点,后在黑河镇(即爱辉县的城关镇)试点,最后在全地区推广。北安庆华厂就是军工626厂,本在沈阳,当初因为抗美援朝而进行战略迁移,落根北安,626厂也是当时中国非常重要的枪械制造厂。但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北安县似乎没有发行过工种粮票,反而是爱辉县在1976年发行了一套工种粮票。

    为什么爱辉县会发行工种粮票呢?我分析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爱辉县有矿厂,爱辉县的金矿和煤矿储量非常丰富。黑河金矿在中国金矿业中有比较高的地位,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爱辉境内。如罕达汽金矿,(注:罕达汽是鄂伦春语,意思是跑马沟)。自清代起就开始采金。爱辉的煤炭储量也非常丰富,煤矿众多,此不累述。在大型矿厂,人数众多,又因为分工很多(即工种很多),工种补差额不仅等级多,而且差距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工种粮票的需求就大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矿的地方都发行了工种粮票。

    undefined


    1976年爱辉县工种粮票一套四枚,面额为1两、5两、1斤、5斤。图案上看涵盖了农业、工业、水电、林业几个方面。此票只限在爱辉县城各粮店购买成品粮使用,禁止市场流通。这套票的独特之处在于有1两这样的小面额。工种粮票的全称是工种补差粮票,简单地说,就是在基本定量外,根据工种不同,补的差额。所以工种粮票最小面额一般是半斤或1斤,像爱辉工种粮票这样有1两面额的,极为少见。我大胆猜测,1两、5两可能只是作为补充的面额,用来找零,发行量不是太大,因此也是目前收藏此套票的难度所在。

    笔者发现如今收集到的爱辉工种粮票,正面多有加盖章,如“黑河市粮食熟食票”、“代用付食豆票”,这应该都是后来在爱辉县工种粮票停止使用后,拿出来另做他用的产物。1981年,黑河镇、幸福公社、西岗子煤矿、东方红煤矿从爱辉县分出,成立黑河市,1983年6月,爱辉县全部并入黑河市。(注:集粮票不得不注意了解行政区划,这个黑河市是县级市,和现在的黑河市不是一回事。1993年,黑河地区改名为黑河市,原县级黑河市改为爱辉区,成为黑河市的市辖区)加盖“代用付食豆票”应该在80年代,加盖“黑河市粮食熟食票”应当在90年左右。可以想象,70年代由于边境严格的管控,爱辉县工种粮票在当时几乎不可能流出,如果没有后来的重复利用,恐怕我们就无缘收集到这样一套票了。

    70、80年代以前,如果从黑龙江上眺望两岸,可以明显地看出苏联一侧高楼、烟囱林立,而中国一边则一片萧条,自90年代开始这种局面开始扭转,随着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今两岸的面貌几乎完全调换了位置。我想,集粮票也是如此,初入粮藏的时候,看到前辈们藏品非常丰富,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但是如果自己制定好合理的计划,确定一定的目标,若干年后,超过藏界的前辈,并非不可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定信心、不懈努力是必须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认为后辈超过前辈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这说明粮票收藏是有前途的,粮票收藏是得到认可的。



    附录:县级黑河市(原爱辉县)的其它粮票、豆腐票发行情况:

    undefined

    1、豆腐票

    虽然名字是黑河市豆腐票,但是实际是居民菜豆的代用票,可以在市场购买豆制品。1982年,黑河市把部分菜豆指标拨给蔬菜公司,由该公司发豆腐票组织生产供应豆制品。1983年开始,改为凭粮证由粮店发放,但仍然使用黑河市蔬菜公司制印的豆腐票。虽然有的述录说,82、83、84年黑河市蔬菜公司各发行2斤面额一种,不过从收集的情况看,82、84年均发现了1斤的面额,我推测82、83、84年均应发行了1斤、2斤各2种面额。


    undefined


    2、熟食品粮票

    1990年黑河市熟食品粮票,面额为0.1、0.5、1公斤3种,其中1公斤有2种,全套4枚,绿色版1公斤未发行。据挖出此票的朋友回忆,当时仓库中只有0.5和1公斤2个面额共3种票存在,唯独不见0.1公斤。现在藏界的0.1公斤面额的多为其它途径收集得到的,品相大多不太好。


登录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