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1990年细粮券10公斤
#68-
辉县百泉,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其开凿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泉水。今天的百泉已经成為百泉湖景区的一部分,而且,经过魏晋孙登、北宋邵雍、苏軾、南宋岳飞、清朝乾隆、清末袁世凯、徐世昌等名人的映衬,百泉湖景区的人文古蹟更是中原的一道奇观,无愧「中州颐和园」的美称。
百泉湖景区在河南新乡辉县市西北,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像南方风格的亭台楼阁、碧水假山能够出现在中国的北方。百泉湖起源於商代,成熟於唐宋,完备於明清,景区风格兼具了南方的玲瓏雅致和北方的雄浑厚重。这种风格融合在北方园林中是很罕见的。
百泉湖是河南唯一、我国北方重要的、真山活水古典园林,开凿於3,000多年前的商代。经过这麼多年的岁月变迁,然而由於环境恶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百泉湖水位不断降低,几近乾涸。由於去年新乡市那场著名的洪涝,百泉湖水才恢復了一部分。也因此,记者才能够目睹百泉湖的盛景。
百泉湖是整个景区的核心,而围绕百泉湖,是不胜枚举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是中央的湖水赋予了整个景区灵气;而湖周围的人文古蹟又增加了景区的厚重。
沿着石桥走上湖面,首先看到的一块充满孔洞、形状像云的石头,相传是大禹治水时从河底清淤时挖上来的,实际上道光年间清理百泉湖时发现的,因其形状像云取名「云石」,并刻上「且莫飞去」等字样。同时,由於湖面上桥全部是石头,且湖水常年保持17℃-20℃的水温,冬季走在湖上有腾云架雾的感觉,故连接陆地和湖面的桥被命名為「云礄」。礄,是石桥和地名的专用字,被用在此处,足见古人选字的独具匠心。湖上还有洗心亭和钓鱼亭。洗心亭寓意為人在亭子裡洗脸后,神清气爽、忘却烦恼,好像心被洗过一样;钓鱼亭的命名则是因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曾在此驻扎数日,他的母亲喜欢吃湖裡的鱼,乾隆為表孝心,常在湖中亭子裡為母亲钓鱼,亭子就命名為「钓鱼亭」。沿湖一周还有「涌金亭」、「喷玉亭」、「灵源亭」、「下马亭」,当年,到访此地的苏軾曾题下「苏门山涌金亭」的字跡。
远望苏门山 相像万寿山
在湖面上沿着拱桥走到最高处,向北望,正对面是著名的苏门山。苏门山的出名,是因為晋代时名士孙登曾在此隐居,而另一位名士嵇康到这裡拜访他,两个人没有交流,只是长啸。后人还為此修建了著名景点「啸台」。在远望苏门山时,导游告诉我们,颐和园是乾隆到了百泉湖之后,仿照百泉湖所建。它们中间确实能找到许多相似之处。昆明湖对照百泉湖、万寿山对照苏门山,由於乾隆对邵雍非常推崇,而颐和园中也有一个原址在百泉湖景区内的邵窝殿。
除了百泉湖,景区内最著名的就是苏门山,以及沿湖一周的古蹟邵夫子祠、碑廊、卫源庙、孙登啸台,还有湖东岸邵雍所建的太极书院。在苏门山与百泉湖加起来70.5万平方米的整个景区内,有出现於不同朝代的93处名胜200餘间古建筑,无法一一列举。 歷代文人咏百泉 理学宗师邵夫子 从西门进入景区,围绕湖水漫步,第一处古蹟便是邵夫子祠。邵夫子祠是明代辉县知县张锦為纪念邵雍所建,清道光年间增建。宣统二年(1910年)袁世凯、徐世昌於北侧添建厢房四间,祠内植有桃、竹,為邵雍亲手所植,故又名「桃竹园」。走进祠堂大门,满院绿荫。直走便是正殿、拜殿,南北两边各列厢房。正殿塑邵雍坐像,拜殿正中悬「击壤亭」匾,两侧有朱熹撰、徐世昌书「驾风鞭霆」及爱新觉罗.成孚书「秘啟苞符」二匾,正殿偏侧有碑刻数块。
邵雍在旁边的苏门山上创办太极书院,广招弟子。当时易学学派林立,邵雍独树一帜,创立百源学派,又与周敦颐、程颐、程顥等共同创立北宋理学,成為一代理学宗师。
除了邵夫子祠,碑廊是景区内不可不看的一个去处。碑廊内的石刻上,留有歷代文人的真跡,他们都是在途经百泉或者慕名来访时,有感於百泉「北国小西湖」的美景,发自内心的感慨。碑廊内共有231块石碑,都是古人所刻,最晚的石碑刻成时间也在民国。这些石碑上保留了岳飞、乾隆、郑板桥、唐伯虎、文徵明、袁世凯、徐世昌等人的墨宝,以及元明清12个文人雅士合写的十二扇面。这些人大多是折服於百泉湖的灵动和美景。